福音--趁著白日
福音--趁著白日
主講人 / 作者:
許承道牧師
佈道日期:
2023-03-19
約翰福音九1-5,羅馬書一16
保羅說:「16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臘人。17因為上帝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至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羅一16-17)
一、公義慈愛難兩全
聖經說:福音是「顯明上帝的義」,而不是說「顯明上帝的愛」,因為「福音是上帝的愛」,只講到福音的一部分。福音顯明三點:上帝的公義、上帝的慈愛,和上帝的智慧。
為什麼需要福音?需要福音(好消息)的前提,就是因為有壞消息(禍音),就是:上帝是公義的,上帝對罪惡是無法忍受,「你竟放任你剛硬不悔改的心,為自己累積憤怒!在憤怒的日子,上帝公義的審判要顯示出來。」(羅二5) 這是上帝公義的要項:審判性的公義(Judicial Righteousness)。上帝對罪惡要審判,這是壞消息、是禍音。
福音是好消息,就是「上帝對罪人是慈愛的」。「God hate sin, but love sinner.上帝恨惡罪惡,但疼愛罪人。」這讓上帝自己陷入一個矛盾。上帝對罪人的慈愛,表現在祂想要將上帝的義給人,這就是恩賜性的公義(Imputed Righteousness)。把義當作禮物給我們,「上帝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使我們在他裏面成為上帝的義。」(林後五21)
上帝如果照著祂的慈愛、憐憫,將義給我們,那原來「審判性的公義」就出問題。如果照著審判性的公義來面對世人,就無法彰顯祂的慈愛。慈愛和公義變得難以兩全。人做錯就要付代價,這是公義,如果有人不忍心讓你付代價,他就要幫你付代價,這叫慈愛,可是幫罪人付代價,罪人逍遙法外,公義就出了問題。
二、耶穌十架顯救恩
公義和慈愛如何兩全?答案就是十字架。福音(好消息)的核心在十字架,這是上帝在歷史上讓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為我們在十字架上流血,使願意相信的人可以拿到「恩典的義」。因此福音的重點是上帝的義,是在十字架上彰顯、成就的。這是上帝的智慧,讓審判性的公義和恩賜性的公義,藉著十字架代贖性的公義(Vicarious Righteousness),連結在一起。所以,福音(好消息)不是上帝白白地給我們,祂付了很大的代價。
耶穌在十字架上處理的是審判性的公義,用信心來接受耶穌的犧牲時,就領受了恩賜性的公義,這是十字架上代贖的公義。「上帝設立耶穌作贖罪祭,是憑耶穌的血,藉著人的信,要顯明上帝的義;」(羅三25)
這樣的救恩是上帝投入很大的量能,因為人承受不了罪的懲罰:「罪的工價乃是死」。因此保羅說:「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這是長老教會或加爾文主義最強調的「上帝的預定Predestination」:「上帝不是預定我們受懲罰,而是預定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救。」(帖前五9)
三、趁著白日真福音
這一位生來就失明的人已經夠可憐了,卻還要面對眾人的議論,有門徒問耶穌:「拉比,這人生來失明,是誰犯了罪?是這人還是他的父母呢?」人對屬靈生命的事,總是離不開道德生活的觀念,但是耶穌基督來要光照我們,打開人的眼睛,不只是為了改變人的道德生活景況,乃是要彰顯上帝本性的榮耀。
人之所以會問:「是誰犯了罪?」就是要定別人的罪,但主耶穌來是為了要醫治。人性自私、自以為是,好像否定他人、戳破盼望、削減他人的成就,自己就可以得著聚光燈,得到群眾的注目,滿足自我高人一等的虛榮。常常以「沒有意義」、「看不出價值」、「找不到方向」來定罪他人,卻也露餡自己的一無所有、一無所是,只有酸言俏皮。人的眼光總是往消極負面去看,而主耶穌的眼光帶領我們往積極方面看。
人世間充滿病痛、苦難、災禍,有人遇到這些不測禍患時,別人不可以妄加揣測,將人的遭遇連結到上帝的刑罰。對這位生來就失明的盲人來說,福音/好消息就是當耶穌吐唾沫在地上,用唾沫和了泥抹在他的眼睛上,對他說:「你到西羅亞池子裏去洗。他去,洗了,回來就看見了。」(約九6-7) 的生命經歷實況。對門徒而言,福音是屬靈生命眼光被主聖靈感動點開,抓住受苦的機會,將它轉變成彰顯上帝榮耀的見證。
「趁著白日」,在主耶穌的光照下多做主工,「你們的言談要時常帶著溫和,好像用鹽調味,讓你們知道該怎樣應對每一個人。」(西四6) 不要被現今撒但誘惑利用,賣弄知識精算、否定他人,使自己陷入黑夜的負面毀滅。保羅的體驗是:「9我更喜歡誇耀自己的軟弱,好使基督的能力覆庇我。10為基督的緣故,我以軟弱、凌辱、艱難、迫害、困苦為可喜樂的事;因為我甚麼時候軟弱,甚麼時候就剛強了。」(林後十二9-10) 這是顯明上帝公義、慈愛、智慧的福音。
瀏覽次數: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