餅和杯

餅和杯

主講人 / 作者: 
許承道牧師
佈道日期: 
2015-06-07

餅和杯

路加福音廿二:14-20

我們士林教會每兩個月有一次聖餐禮拜,原則上在雙月的第一個主日舉行。基督教會舉行聖餐禮,是依照聖經所記,保羅說:「我當日傳給你們的是從主所領受的。主耶穌被出賣的那一夜,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祂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來記念我。』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宣告主的死,直到祂來。」(林前十一:23-26)這是禮儀。保羅繼續說:「人應該省察自己,然後吃這餅,喝這杯。因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體,他的吃喝就是定自己的罪了。」(28-29節)這是意義。

聖餐禮是主耶穌將逾越節晚餐轉化為「最後的晚餐」,因此,我們領聖餐與猶太人的逾越節晚餐,禮儀相似,意義卻大不同。

一、逾越節晚餐

逾越節的晚餐對猶太人而言,是記念祖先得到上帝恩典的傳統節慶。耶和華行神蹟的第十災時,執行擊殺埃及人的天使,只要看到門框上有羊血的記號就會跳越過,所以被稱為「逾越」。「這血要在你們所住的房屋上作記號;我一見這血,就越過你們去。我擊殺埃及地頭生的時候,災殃必不臨到你們身上滅你們」(出十二:13)。因此,猶太人的祖先沒有受到上帝的審判,還得到釋放與自由,離開埃及為奴的日子。逾越節的殺羔羊、烤羔羊成為以色列民族一個很重要的儀式,他們在每年的逾越節,會舉行這個儀式來記念他們從埃及為奴之地,被上帝拯救的經歷。

猶太人依照聖經記載,在逾越節那天:「當晚要吃羔羊的肉;要用火烤了,與無酵餅和苦菜一起吃。」(出十二:8)

  1. 「烤羊羔」是被宰的羔羊要用火烤,因當晚他們要快速離開埃及、時間緊迫,因此以火烤全羊,直接食用。代表因著羔羊被殺死,牠的血被塗在門框上,天使見門框上有羊血記號就跳過,所以這隻羊羔乃是代替他們受死,使之得救。
  2. 「無酵餅」,就是未加酵母的麵粉團,為了趕快離開,「他們用埃及帶出來的生麵烤成無酵餅。這生麵原沒有發起的;因為他們被催逼離開埃及,不能耽延,也沒有為自己預備甚麼食物」(出十二:39)。當上帝要救贖的時候,你要抓著機會,趕快跟著走,才能夠脫離奴役的處境。
  3. 「吃苦菜」,要搭配著苦菜食用,以苦菜作為紀念當年在埃及為奴的苦日子,「使他們因苦工而生活痛苦;無論是和泥,是做磚,是做田間各樣的工,在一切的工上都嚴嚴地待他們」(出一:14)。因此,整個逾越節有三樣東西:烤全羊、無酵餅與苦菜。

二、最後的晚餐

「逾越節的晚餐」,隨著時間發展出一樣原本沒有的項目--酒,共有四杯(也有五杯的說法,第五杯有人說是以利亞杯)。耶路撒冷他勒目(Jerusalem Talmud)中提到:「再窮的人,逾越節當天也要給他四杯酒,因為這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人人都應感謝上帝拯救自己脫離奴隸的生活,獲得自由。」此典故出自聖經的出埃及記:「我是耶和華;我要除去埃及人加給你們的勞役,救你們脫離他們的奴役。我要用伸出來的膀臂,藉嚴厲的懲罰救贖你們。我要以你們為我的百姓,我也要作你們的上帝。」(六:6-7)

在這處經文講了四個「我要」(I will),「我要使你們脫離重擔」,這是第一個恩典:卸下重擔是第一杯酒。「我要使你不做他們的苦工」,苦工就是服奴役,也就是使人脫離綁捆,不必再為奴隸,得到完全的自由,這是第二杯酒。前兩杯是飯前酒。第三杯是飯後的第一杯酒--救贖酒,「要帶百姓脫離埃及,不再受苦」,第三個恩典是救贖、釋放。第四杯是「你們做我的百姓,我做你們的上帝」,這恩典是親暱的關係。傳統稱這個為四杯酒(Four Cups)。

「他又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遞給他們,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他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為你們流出來的。』」(路廿二:19-20)這段在馬可十四:22-24,馬太廿六:26-28,都一樣記載,唯有路加福音多了前一段:「耶穌接過杯來,祝謝了,說:『你們拿這杯,大家分著喝。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等上帝的國來到。』」(17-18節)然後接續共觀福音都有記載的「拿餅、祝謝、擘開、遞給門徒」,吃餅後再舉杯。

耶穌在第三杯酒的時候將原本耶和華說:「我要救贖你們」的意義,轉換為「我是你的救贖者」。並且將逾越節晚餐轉為聖餐,因此耶穌說:「我不再喝這杯(第四杯酒),因為要到上帝國來臨時,再與你們同喝,你們要做我的羔羊,我要做你們的上帝」,這是將來羔羊婚宴上的那一杯,是要留到將來喝的。耶穌表明祂這次來是為要「救贖」,因此不與門徒共喝第四杯酒,祂將上帝施恩帶領百姓出埃及的逾越節,轉化為祂要救我們脫離罪惡,將來要與我們聯合的意涵;這就是今日的聖餐禮的意義。

三、餅與杯

「時候到了,耶穌坐席,使徒們也和祂同坐。耶穌對他們說:『我非常渴望在受害以前和你們吃這逾越節的宴席。…」耶穌在此說明自己的心情與即將受害,且在受害以前,要與他們守這個筵席,因為這將不再是逾越節,而是轉變成聖餐。此後,祂將不再吃這筵席,直至上帝的國降臨。

同樣的禮儀「擘餅與舉杯」,耶穌表明新意義。

  1. 逾越節的筵席為猶太人傳統的禮儀,記念上帝救贖以色列祖先(申十 六:1),耶穌與門徒依禮擘餅時(路廿二:19),要記念的是耶穌基督為了 我們,將身體破碎,作為代罪羔羊;所以記念的對象是主耶穌。因此, 逾越節改為聖餐的記錄出於此時間點,耶穌為門徒們轉化一個禮儀來思 念、記念他們的老師。
  2. 「耶穌接過杯來,祝謝了,說:『你們拿這個,大家分著喝。』」(路 廿二:17)這也是為什麼天主教主張「不能分杯」,而要一個杯大家輪流 喝。此杯是在分餅之前喝的,所以還是猶太人慶祝逾越節的飯前酒,屬 逾越節的晚餐,耶穌在這杯之後,才設立聖餐。由此看見全部的人一起 分吃一隻羔羊,一起分吃一塊餅,共飲一杯酒,表明上帝的拯救不是只 救個人,更是要救團體。全家一起,上帝以家庭為單位,「…各人要按 著家庭取羔羊,一家一隻羔羊。」(出十二:3)之後,耶穌開始把逾越 節的禮儀轉化為聖餐禮(路廿二:18-19)。他不再說吃這無酵餅是為記 念過去祖先脫離埃及的管轄,而是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 這便是將舊的禮儀加上新的意義。
  3. ​耶穌在此拿起餅來,祝謝,擘開,這原是逾越節的禮儀,但祂接著賦予 新意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 念我。」(路廿二:19)因此,這個禮儀在此從「記念上帝的救贖」,轉 變為「記念耶穌的犧牲,使人類脫離罪惡」;吃完以後,耶穌舉杯,這 杯是第三杯「救贖杯」,這杯與耶穌所要做的事息息相關,因此耶穌說: 「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路廿二:20)過去 耶和華在西乃山上立的乃是「舊約」,今日耶穌則與之立的是「新約」。 以前的舊約,是以羊血作為證據,而現在新約則以耶穌的血來作為憑證。 因此,第三杯的意義也從上帝拯救以色列人,而轉化為耶穌基督拯救世 8 人。接著耶穌拒絕喝第四杯,因為這杯要等到將來再喝。所以,對我們 而言,聖餐並非結束,乃是個過程,為要等候將來與耶穌一起享用羔羊 的婚宴,屆時將要喝這第四杯,那是與主完全合一之杯。
  4. 耶穌提及自己即將受害,然而祂同時也預言,受害不會是一個結束,而 是一個過程,不久祂即將復活、再臨,屆時上帝的國會降臨。所以耶穌 說:「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國 裏,同你們喝新的那日子」(太廿六:29)。此時,耶穌已預言,將會有 一個更加盛大的晚餐,到那時,祂要與我們一起慶祝;而那當初不與我 們一起喝的第四杯酒,到那日來臨時、將與我們一同飲用。耶穌替三個 時空的晚餐下定義:過去--逾越節晚餐,記念上帝的救贖;現在--記念 主聖餐,迫切設立聖餐;將來--羔羊婚宴,預言上帝國降臨。

耶穌基督第一次以贖罪羔羊的身分降臨時,祂擘開餅、流寶血,替人 贖罪,被釘在十字架上,設立聖餐。將來第二次降臨時,要將聖餐改為「君 王的羔羊婚宴」,那會是一場極為喜樂的婚宴。兩次降臨,兩場筵席,但 意義卻大不同:從聖餐到婚宴,是一個從稱義到成聖的歷程,是從與上帝 和好、到最後與上帝合一。稱義、和好是恩典,成聖、合一是更大的恩典, 這就是:「恩上加恩」。

​思考與分享

  1. 耶穌為了救贖我而被釘在十架上,我有何感覺?感動?感受?
  2. 「一家一隻羔羊」,我們如何學習讓全家都得到救恩?
分享此文 ➤

瀏覽次數: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