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有時

安息有時

主講人 / 作者: 
吳祈得傳道師
佈道日期: 
2020-04-26

馬可福音二23-28

一、前言

各位兄姐,不知道你們是否在教會生活、工作、家庭,有忙碌到崩潰的經驗。忙碌到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我發現,我們活在現代社會裡面,會有一種特別的「緊張感」。在我們的工作中,有一項很奇怪的事情,就是要讓自己看起來很忙碌。因為「有能力的人,事情越來越多,要讓有能力的人,忙碌到死」。

我們出現一種「焦慮感」,一種「不忙碌的焦慮感」。這種「不忙碌的焦慮感」,讓社會,產生一種新的罪惡,這種罪惡就是「不忙碌」。我們認為,這些人,是懶惰的人,沒好好工作,是有問題的人。這些想法,這些「不忙碌的罪惡感」,是「現代社會」控制咱人的一種方法,透過人的慾望來控制我們。

這些東西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否定安靜、緩慢、放鬆的這些經驗,甚至拒絕上帝。而忙碌、消費、大量與快速文化的精神,也藉由許多管道偷偷地進入到教會之中,影響我們的教會。

二、本日經文

耶穌經過行路的時候,吃了路旁的麥穗,觸犯了法利賽人所說的—安息日不可做工的命令。法利賽人質疑耶穌:為何違反安息日不可做工的規定。耶穌則回答:聖經上記載著,即使是大衛都曾經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到聖殿吃了上帝的祭物,並且還給其他的人吃(按照規定一般人是不能吃的),為什麼我們不能吃呢?耶穌再說:安息日是為了人而設立的,人不是為了安息日設立的,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

在經文中我們可以知道,上帝真的有這樣子對安息日明確的規定:不能做工。出埃及記20:11在創造中上帝在第七日安息,所以耶和華賜福安息日,定為聖日。在所有誡命裡面,我們看到兩個狀況:

  1. 消極的命令,是一種不能的命令,也就是不能做這事、不能做那事。這種規定,讓安息日成為一個不能休息的日子,因為以色列人要去注意、遵守那些不能做的事,安息日成為一個不能休息的日子。
  2. 積極的命令。安息日,應該是要和上帝建立親密的關係,這也是耶穌所打破的,他要恢復安息日真正的目的和意義。耶穌讓人看到安息日帶的彈性,我們應該要看到,安息日裡面的積極意義,不只是那些不能做的命令,我們應該將重點,放在與上帝的關係,這個積極的意義。

三、安息日

過去我們都認為安息日的重點在於放下手邊的工作,到教會敬拜上帝與上帝建立合宜的關係。

*安息日還代表了兩項更重要的事情
a.安息日除了不能以外,還能夠更有積極性,安息日有主動的意義

安息日的代表著主動放下工作(十誡中的當守安息日,曠野的漂流,是幫助以色列人在離開法老的奴役後,能夠有一段安息、不用工作的時間)放下那些被奴役的狀態,讓自己、上帝所造的世界能夠休息,放下那些纏繞在我們身上的困難,享受上帝的安息。而選擇放下工作的器具,需要我們生命主動的勇氣,這也代表著我們真正不為生活的一切憂慮,而是交託在上帝手上,(瑪那的例子)

b.安息日是上帝賜給我們對抗假神最大的武器(第一誡)

而因著我們學習放下那些事物,我們能對抗現代的假神。忙碌、消費的文化、非人性的生活方式。因為我們能夠真正的不為生活憂慮(像馬太所說:野地的百合花不為明天憂慮),而是相信上帝真的為我們預備生活一切的所需要。(這並不意謂不需要工作,以色列人仍然要撿拾瑪那,耶穌仍然要摘麥穗)
*安息日代表了與眾不同的價值觀:不工作、享受、經驗上帝所造的世界,活在上帝的創造之中。而這和我們活在工作之中的經驗有極大的差異。

四、結論

事實上現代社會中,雕像的神已經不是最可怕的假神,最可怕的假神是那些現代生活的緊張感、消費主義,以及不忙碌的罪惡感。這些事物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和上帝的疏遠,因為我們慣於和假神相處在一起,我們被現代社會的文化、生活方式影響,因此我們無法在現代社會中,活出基督徒的樣式,因為我們被這些假神牽著鼻子走。我們的工作,以及現代社會製造了我們對於不忙碌的罪惡感,使我們覺得安靜、沒有生產、緩慢成為另外一種罪,我們以為這就是怠惰。

但事實上安息並不是怠惰,安息是讓生命更有深度,是將時間精神與那些有所需要的人在一起,正如耶穌所表達的疑問:安息是害命和救命那個比較重要?追求安息日的深度,是放慢節奏使我們能夠在其中經驗到上帝,是讓我們回歸到上帝兒女的身份,無條件地經驗他的恩典與豐富。

而這些事也影響到我們的教會與禮拜(追求效率、害怕沒有增長、害怕沒有事工、希望藉由教會事工的忙碌減少自己的罪惡感)

我們應該學習:用安息日重新建立我們的信仰與生活。

分享此文 ➤

瀏覽次數: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