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不願接受的禮物
疼痛--不願接受的禮物
主講人 / 作者:
許承道牧師
佈道日期:
2023-10-29
馬太廿二34-40/帖前二1-4
在這一主題「律法上的誡命哪一條是最大」的問答中,馬太福音和馬可福音的氛圍不太一樣,馬可福音甚至表達文士和耶穌之間意念相同:「你離上帝的國不遠了。」(可十二28-34) 不論如何,這是耶穌為信仰所下的完整定義:「宗教就是愛上帝」。
一、完全把生命交托在上帝的愛
宗教是生命的投射,是由「完全把生命交托在上帝的愛」為起點。上帝的愛浸潤在我們的情感,指引我們的思想,是我們行事的動力。
我們對上帝的愛,必定會產生對人的愛--先愛上帝,然後再愛人。只有當我們愛上帝的時候,人才變得可愛,因為人是照上帝的形象造的。當代民主真正的基礎,也是建立在上帝的愛。若不是上帝的愛,我們會對那不受教的人發怒,對不知長進、怠惰的人感到悲觀,對那些習慣於機械性思考的人會越來越冷淡。愛人的基礎,完全在於上帝的愛。
最近在群組廣傳的短文《用愛傾聽 》,其中一段「上帝給了我們耳朵,讓我們聆聽世間悅耳的聲音也聽見紛雜的聲音;祂又給了我們愛心,讓我們可以將紛雜的聲音,轉換成美妙動聽的音樂。」詮釋了「愛上帝,就會愛一切受造物」的宗教定義。
主耶穌所說:「37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38 這是最大的,且是第一條誡命。39 第二條也如此,就是要愛鄰如己。40 這兩條誡命是一切律法和先知書的總綱。」看起來是給人的誡命總綱,卻也是上帝的自我啟示:「上帝差他獨一的兒子到世上來,使我們藉着他得生命;由此,上帝對我們的愛就顯明了。」(約壹四9)
二、上帝經歷錐心之痛
「上帝的愛」,台語發音為「上帝ê疼痛thiàⁿ-thàng」。上帝的愛在「差祂獨一的兒子到世上來」達到高峰,「為世人道成肉身,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上帝經歷錐心之痛,「疼痛thiàⁿ-thàng」是上帝的愛的核心元素,也在世人的疼痛經驗中,顯明上帝的愛。
「疼痛Pain」是生活中頻繁出現的症狀,是生命中難以明白的難處。會去看門診找醫生的民眾,一大半的人就是因為身體、心裡哪個部位疼痛。約伯呼喊:「16現在我的心極其悲傷,困苦的日子將我抓住。17夜間,我裏面的骨頭刺痛,啃着我的沒有止息。」(伯卅16-17) 刺骨、椎心之痛,是肉體和心靈難以言喻的真實苦難。
根據國際疼痛研究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IASP, 1979年,2020修訂),疼痛的定義為:「是實際或潛在的可能性組織損傷或與其相似之不愉快感受與情感體驗。」在護理學界普遍使用的定義為:「一個人說感到痛,這就是痛;他說痛仍在,痛就仍在。」(Pain is whatever the experiencing person says it is, existing whenever he says it does.)
三、不受歡迎最珍貴的禮物
「疼痛--不受歡迎的禮物」一書的作者保羅.班德分享,不要把疼痛視為敵人,人若對疼痛沒感覺或不敏感時,反而造成意想不到的傷害。疼痛與真正的健康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我們應該學習改變對疼痛的經驗,包括心理、靈命,面對疼痛時要得著祝福。主耶穌說:「健康的人用不着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太九12) 病痛催促人尋醫治、找醫生,使人恢復健康。
「10人因疼痛而咬自己的舌頭;11又因所受的疼痛和生的瘡,就褻瀆天上的上帝,也沒有為他們的行為悔改。」(啟十六10-11) 疼痛不僅是肉體的反應,甚至痛到要自己的舌頭;疼痛,會是錐心之痛,而扭曲心靈、褻瀆上帝,陷入更深的罪行中。
咱教會每日靈修正進行到《約伯記》,在每天誦讀與金句中,帶領我們在苦難中經歷「上帝的愛」,「上帝ê疼痛thiàⁿ-thàng」:
- 擺脫屬於撒但的思考模式:「當我們看見他人幸福時,我們的心會感到忌妒,被負面思想玷汙而扭曲。」
- 不要把上帝當成「利益之神」,縱使我們身處試煉 苦難 悲傷的處境中,仍然相信上帝是賜下愛、賜予信賴,引導我們的主上帝。」
- 幸福的基礎是建立在生活本質上,不是有形的財產或可見的事物。要因「我」這個生命得以生活在地上,最終能夠回歸到主上帝身旁而喜樂感恩。感謝上帝賜下生命,將幸福的基礎建立在祂身上,成為一生在上帝面前謙卑的器皿。
保羅說:「上帝既然認定我們經得起考驗,把福音託付我們,我們就照着傳講,不是要討人喜歡,而是要討那考驗我們的心的上帝喜歡。」(帖前二4)
瀏覽次數: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