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甚麼生活
憑甚麼生活
主講人 / 作者:
姚亘貞牧師
佈道日期:
2023-04-30
彼得前書一17-21
彼得前書是寫給一群散居在本督、加拉太、加帕多家、亞細亞、比推尼的基督徒。主後五六十年代開始,基督信仰不再受到羅馬帝國尊崇各地傳統宗教的政策保護,基督徒的生活越不越困難,隨時會遭到政府鎮壓和迫害的疑慮。從接下來幾任羅馬皇帝對待基督徒的作為可以更明顯地看出基督徒的生活不容易。而最主要的原因是基督徒的生活方式和當時社會的期望有極大的落差,造成社會大眾對基督徒有長期且持續的不滿與敵意。
本書信運用了很多猶太經典,引用的目的是將收信人的處境與被擄後散居的以色列人做類比,並且將以色列人被揀選的概念運用在收信人身上。意指收信人是一群被上帝揀選、寄居在這個世界的群體,也代表著身份的特殊——上帝的兒女。寄居者代表著在世界上就如同客旅一般,所住之地不是上帝要給予的產業。這兩個身份就是收信人的生活與其他人不一樣的地方,換句話說,也很容易因為不一樣而遭受不同的對待。
從第17節的敘述可知道收信人每天都向上帝禱告。他們知道上帝是一位怎麼樣的上帝,並要「存敬畏的心」過生活。因為上帝已經用比金銀財寶還要貴重的基督寶血,將他們換回來。金銀財寶會消逝,而基督的記號永恆存在。在世界被創造之前,上帝已經安排好且主導了一次性救贖的計畫。以至於,收信人有死裡復活的信心,並且盼望基督會再次榮耀降臨。
面對熟識的人,該如何維持和他的關係呢?與其相處的時候會謹慎自己的所作所為。為了避免對方會因為自己的行為而不高興,破壞彼此的關係,但再小心總會有犯錯的時候,而內心產生恐懼害怕。但帶著恐懼害怕,是上帝要基督徒過的生活嗎?敬畏像是一種維持我們與上帝關係的媒介,有謹慎小心但沒有恐懼害怕。
在做出任何的行動之前,都要思考是否會破壞自己與上帝的關係。我們知道自己的身份是上帝所愛的兒女,上帝是我們的母親或父親。父母親會生氣、會管教、會審判,但上帝仍無條件愛著我們,甚至不惜用祂所愛的孩子耶穌基督的死亡,也要修復我們人與祂的關係。沒有恐懼害怕的意思是我們不是怕上帝,而是我們尊敬並且知道那一位是主導和掌管一切的上帝。
彼得前書的收信人在當時受到壓迫,而現在我們每個人都在面對自己生命的困難和苦難。若要更貼近生活來說,這個社會和世界充滿吸引我們目光的人事物,悄悄地影響我們的行事為人而不自知,就破壞了我們與上帝之間的關係。當我們自己在面對內心的慾望、驕傲、恐懼、掌控……各種不同狀態的時候,因著人本身的軟弱,很難勝過這些內在的自我,甚至有可能還不自覺地享受在這樣的狀態中,破壞了自己與上帝的關係。
當踏入大學的殿堂和新的環境,看到不同類型的人、接觸寬廣的世界,各種與信仰有關的挑戰和自我生命的困難隨之而來。那位不偏待人的上帝,祂了解我們的軟弱和需要。當我們想要靠著會逝去的事物過生活的時候,願上帝藉著聖靈提醒我們、光照我們,以耶穌基督的寶血,使我們回轉向上帝。讓我們與上帝再一次有合好的關係。
瀏覽次數: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