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耶穌的作為
主耶穌的作為
主講人 / 作者:
許珮雯傳道
佈道日期:
2022-09-18
馬可福音3:20-35
馬可福音記載這段經文接續在耶穌設立12門徒之後,是耶穌與門徒第一個一起經歷的事件,由此開啟門徒學習的歷程。如同耶穌受洗後立刻到曠野受試探一般,門徒受呼召後第一個經歷的事件,也讓他們看見跟隨主的路是充滿挑戰。
耶穌的門徒中有許多漁夫,因此自初代教會開始,漁船常作為教會的象徵,因它好像行駛在充滿罪惡的世界海洋中,引領我們一步步回到救恩的彼岸。而耶穌跟我們同坐在一條船上,他與船上每一位漁夫同在,同舟共濟。要成為門徒,我們正是要讓這位與我們同在的耶穌,在我們的生命做主,聽從祂的呼召,開往水深之處,前往祂要我們去的地方,做祂指引我們要做的。若能在水深之處得人如魚,就能見證門徒內在屬靈生命與外在行動的成果。而教會作為門徒群體,不能忘記初心,要與主同在,隨主呼召而行,才能活出教會存在的真正意義。
面對這個充滿挑戰的世界,教會作為受呼召的門徒群體,透過這個事件,可以從主耶穌的作為學習幾件事:
1.信任上帝旨意
面對不友善的環境與懷疑,人說耶穌是「別西卜附身的」、「是靠鬼王的」、「是癲狂的」,甚至家人也不認同他,但耶穌知道自己是誰。在受洗時有聲音從天上來,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愛你。」(可一11)耶穌明白也相信上帝眼中的他。在現今因各種場域流動及固定關係越來越難以維持的文化裡,我們有時很難找到一個定義「我是誰」或「我們是誰」的解答,面對身分與關係中的變動失落,需要用信心以及對上帝這位不離不棄者的盼望,在祂愛的凝視中將我們的過去、現在、未來串連起來。當面對來自內外自我懷疑的挑戰時,我們需要不斷注視上帝眼中的我是誰,相信祂知道並掌管著真正的我。在上帝眼中,我無論正面還是負面,都超乎自己的想像,因祂「認識人的內心」。我們要作的,不是他人或自己眼中的自己、而是上帝眼中的自己。
2.專注上帝旨意
耶穌在忙碌的行程(沒時間吃飯),及應對各種紛亂雜音(說他癲狂、是鬼附的),還有意外的干擾(家人阻擾)中,提醒門徒,最重要的是專注上主的旨意。我們處在一個資訊絢爛極不容易專注的時代。但耶穌設立門徒最重要的一個呼召,是「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可三14)。因為「門徒」的重點不在於要做什麼,而在於「你要成為怎樣的人」。門徒要成為學習者與跟隨者,要從不間斷地專注於我們的導師耶穌,從祂的言行中學習,期待生命的成長。換言之,只是單單進出教會不會使我們成為一個門徒,而是必須在生活中注目觀看,保持警惕,全神貫注,看著有象徵意義的舉動,聆聽教導的言語,然後,改變我們需要改變看世界與經歷世界方式。所以我們要緊緊跟隨祂,到主耶穌會前往的地方,在萬事萬物的默觀中與主相遇,在信仰實踐中見證基督。「專注」三一上主是我們每天最重要的操練。
3.遵行上帝旨意
耶穌遭受誤會、屈辱,仍忠心各樣在世的服事,醫病趕鬼、憐憫需要的、宣揚上帝國的道,即使人說他癲狂(主都被人說癲狂了,我們的受辱又如何?!),面對不友善的世界,仍宣告赦罪消息(v.28),並且最後為這個上帝愛世人的旨意,堅定走向十字架,完成上帝在他身上最重要的工作與旨意。
然而,上帝的大能使基督從死裡復活,使原本受辱的成為榮耀的,失敗的成為得勝的,被厭棄的成為坐寶座的。這位死裡復活的主更為歷世歷代跟隨他的門徒預備同樣的恩典,他說「凡遵行上帝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兄弟姊妹和母親」。面對充滿挑戰的世界,願我們都專注跟隨主腳蹤,遵行上帝旨意,使我們都經歷「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詩三十5)
瀏覽次數: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