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疏忽了
疏忽了
主講人 / 作者:
許承道牧師
佈道日期:
2022-09-25
路加福音十六19-31 提摩太前書六18
路加福音第十五章一般稱為「福音中的福音」,一開始的背景是「1許多稅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穌,要聽他講道。2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說:『這個人接納罪人,又同他們吃飯。』」在三個比喻故事中,都提到靈魂得拯救的喜樂;「7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10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上帝的使者也是這樣為他歡喜。」,「32你這個弟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復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慶祝。」
一、現世報的對比
第十六章的現場不變,但是進一步提到:「14法利賽人是貪愛錢財的;」所以耶穌接續以「不義的管家」(1-13節) 教導門徒,以「17天地廢去比律法的一點一畫落空還要容易。」警告貪愛錢財的法利賽人,並且以「財主與拉撒路」的比喻,提醒眾人生命中當有的警醒。
故事中運用許多強烈的對比和諷刺,就如生前的拉撒路只求「財主桌子上掉下來的碎食」,現在卻是財主求他「用指頭尖蘸點水」;之前拉撒路「被人放在財主門口」,卻在死後「被天使帶去放在亞伯拉罕的懷裏」;生前財主「天天奢華宴樂」,死後「在陰間受苦」;財主生前沒有憐憫拉撒路,現在卻求亞伯拉罕與拉撒路「可憐我吧!」
這個比喻好像「現世報」,財主和拉撒路死後馬上蓋棺論定--受刑和享福。事實上,它不是討論「耶穌再來時的審判」的時間議題,也不是對死後世界(陰間)或末日審判後的地獄的準確描逑。
故事中並沒有提到財主有甚麼惡行,只說他十分富有「天天奢華宴樂」,這又對比到十誡的第四條誡命:「8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9六日要勞碌做你一切的工,」(出廿9) 不只規定安息日不可工作,也規定「六日要勞碌做你一切的工。」財主顯然隨意放縱自己,卻沒有關心身邊飢餓困苦的窮人。
二、做該做的事
拉撒路在門口,等財主桌子上掉下來的碎食。當時人吃飯是沒有刀叉,是用手拿取食物來吃,沒有圍巾、沒有擦手紙,因此,在富有人家是用麵包來擦手、擦過手的麵包就隨意丟棄;拉撒路所等的碎食應該就是這種麵包。這讓我們看出富有奢侈的寫照。
所以這個比喻的目的是提醒人,不要專顧自己積財而不知憐憫窮人,特別是針對當時的法利賽人,所以引用「亞伯拉罕、摩西」等人物,這是他們一開口就尊崇的。
從這個故事看,財主還算厚道,他讓拉撒路被放在門口,沒有因為有礙觀瞻而喝令他離開;當拉撒路撿他丟掉的麵包、地上的碎食充飢時,他沒有阻擋;如果財主是天天奢華宴樂的話,那麼拉撒路應該常常被人扶持,來靠在財主的門口,而財主並沒有刻意虐待欺負拉撒路。
財主死後在陰間受苦,他的罪在於沒有注意過拉撒路,好像把拉撒路當成門庭、庭院、景物的一部分。當他大快朵頤時,拉撒路卻又痛又餓的躺在門口邊,財主視為理所當然。財主死後在陰間,不是因為他做了什麼傷天害理的事,而是因為他沒有做該做的事,對他而言那是輕而易舉的事。
三、疏忽了甚麼
我們說這位財主算是厚道,事實上他還是個明理的人,當他在陰間受苦時,會想到他那五個在人世間的兄弟:「27財主說:『我祖啊,既然這樣,求你打發拉撒路到我父家去,28因為我還有五個兄弟,他可以警告他們,免得他們也來到這痛苦的地方。』29亞伯拉罕說:『他們有摩西和先知的話可以聽從。』30他說:『不!我祖亞伯拉罕哪,假如有一個人從死人中到他們那裏去,他們一定會悔改。』31亞伯拉罕對他說:『如果他們不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就是有人從死人中復活,他們也不會信服的。』」
人若擁有真理--上帝的話,但是看到有人須要安慰、需要支援、須要醫治時,卻都無動於衷,那麼就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改變他們了。財主的罪並不是他做了錯事,乃在於他沒有做對的事、好的事。
財主非常後悔自己生前的行為:「疏忽」,疏忽拉撒路,疏忽摩西和先知的話,疏忽死人復活的真理。但人生沒有治後悔的藥,今天過著怎樣的人生,有沒有想到自己未來的結局?財主的經歷提醒人們:不可以忽略「永生」,這是未來的結局;否則就是選擇一條會讓人後悔的路。
保羅提醒真正的生命是永活的生命:「17至於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你要囑咐他們不要自高,也不要倚賴靠不住的錢財;要倚靠那厚賜萬物給我們享受的上帝。18又要囑咐他們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捨,樂意分享,19為自己積存財富,而為將來打美好的根基,好使他們能把握那真正的生命。」(提前六)
瀏覽次數: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