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妥當

準備妥當

主講人 / 作者: 
許承道牧師
佈道日期: 
2022-08-07

路加福音十二32-40

在世上我們是過客,卻常常以為永遠不會離開;很多時候彼此提醒,知道要把握今日,可是一不小心就:「明天再說。」今日的經文中,主耶穌教導我們生命的管家定位以及應有的態度。

一、管家僕人

聖經中將「管家」詮釋的最恰當的,就是約瑟。管家是負責管理、規劃、執行,他要定期向老闆交代。約瑟一直是做老二,被賣去當奴隸以後,有機會被波提乏升任為管家;在一次誣陷後,被關在監牢;最後替埃及王解夢展現治理長才,法老請他掌管埃及全地。約瑟的能力很好,但是他總記得:我有一個老闆。不管是波提乏,監獄的主管,還是法老,他都忠心尊重,而不是為所欲為。

主耶穌將「管家」的觀念進一步闡釋,手下的人被你管理,上面的主管/主人就要忠心。但是,對手下的人要「洗腳」,「誰願為大,就要作你們的僕人。」(太廿26-27) 這叫做Servent Leadership,華文譯為「僕人領導」,或「服侍的領袖」。某種程度來說,民主政治有採用這樣的觀念,因此,總統、市長、議員、立委…,是要當「公僕」。

路加福音十二章13節開始,耶穌以「無知的財主」,引導我們思索生命的憂慮跟財寳的關係。有一個人來請教耶穌:「老師!請你吩咐我的兄弟和我分家產。」耶穌簡單地回應:「要謹慎自守,躲避一切的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於家道豐富。」如果以為自己能夠累積財富、享受生活、安逸吃喝,那麼當生命離開人世間時,能夠隨著靈魂帶去的剩下什麼?

二、上面思考

因此主耶穌提醒天父上帝的愛與關心,祂顧念每一個受造物,必定親自供給:「你們需要這些東西,你們的父都知道。你們只要求他的國,這些東西就必加給你們了。」耶穌提醒我們要盡其在我,然後將其餘的留給上帝;一生順服上帝的旨意,並且竭力作成祂的工。許多人日夜追求那些本質上必然會消失的東西,甚為可惜;人應當為那不會朽壞的而努力,擁有那些當你離開世界的時候仍然能夠攜帶同行的東西。

兩千年前在巴勒斯坦,昂貴的衣服是財富重要的項目之一;如果不小心保存,就會被蟲子把華麗的衣服蛀蝕掉。但是,一個人如果能夠以聖潔、良善與榮耀,成為他靈魂的外袍,那麼,人世間就沒有一件事、一個動盪、一種艱困能夠傷害之,「變賣財產賙濟人,為自己預備永不壞的錢囊和用不盡的財寶在天上,就是賊不能近,蟲不能蛀的地方。」

保羅說:「要思考上面的事,不要思考地上的事。」(西三2) 因為專心於天上的事、天上的財富,你的心也必在那裡;若是專心於地上的財富,你的心就專注於地上,但是總有一天要和地上的事告別,就會經歷西班牙冷酷的諺語:「壽衣上沒有口袋。」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主耶穌好幾次講到,用錢財來幫助別人會與你將來進天國有關係。在山羊和綿羊的比喻,在年輕的官員問該怎麼做才可以得永生,都提到產業、窮人和天國,是有關連的。並不是說用善行、積功德使我們可以進入天國,而是說:相信耶穌到生命改變的程度,會產生仁愛善行的信心,這是有功效的。保羅說:「因為在基督耶穌裏,受割禮不受割禮都沒有功效,唯獨使人發出仁愛的信心才有功效。」(加五6)

三、準備妥當

既然是管家,耶穌要我們成為一個警醒的僕人。僕人要忠心(撒上二35)、良善(帖前五15)、有見識(腓一9),還要警醒,知道自己的不足,有時會做錯事,但是要常常反省,既然是一個管理者,一旦有所失誤,就有一些人要倒楣了。因此,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的時候,提醒門徒在靈命世界服侍,「總要警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就像主禱文:不叫我們陷入試探,叫我們脫離那惡者。

35節開始是論到「耶穌再來」,我們應當準備妥當。但廣義來說,當上帝的呼召邀請,進入我們的生命中,祂就是在呼召人預備自己來迎見主上帝;那個已經預備好的僕人,會得到主人最大的讚賞。因此我們盼望:

  1. 上帝發現我們已經完成了我們的工作;不要在天黑以前輕易地放棄自己應當完成或可以完成的事。
  2. 上帝發現我們與眾人和睦相處;如果有人帶著怨恨離開世間,這是非常可惜又常見的事,因為不知道哪一次「日落」,是他最後的一次日落。
  3. 上帝發現我們與祂和睦相處,喜歡親近祂;因為最終我們是要去面見上帝,如果現在不常與上帝交談親近,將來如何在一起呢?

以信心來準備,因為「信就是對所盼望之事有把握,對未見之事有確據。」

分享此文 ➤

瀏覽次數: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