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立約的起初
回到立約的起初
主講人 / 作者:
賴弘專牧師
佈道日期:
2021-10-31
彌迦書6:1-8
很感謝教會讓我有機會代表台灣神學院,來向各位弟兄姊妹請安。今天也是普世的宗教改革紀念日,全世界的基督教教會在這一天紀念馬丁路德於1517年10月31日,將九十五條論綱釘在威登堡「眾聖徒教堂」的門口,揭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當時的羅馬天主教會販賣贖罪券,宣稱人民透過贖罪券才能得到救贖,然而宗教改革在研讀聖經中重新發現上帝的話語,重新發現唯有上帝的恩典使人得救,這種發自對上帝恩典的感恩,釋放教會的活力去關懷人民的需要,使信徒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上帝的呼召,參與公共事務,使基督教信仰落實在人間。這樣寶貴的遺產,是我們應當紀念且傳承、活出來的,而且這樣的信仰精神呼應了舊約先知的精神,我們今天就要從彌迦先知在彌迦書第六章的宣講,來再次找到教會更新的力量。
彌迦先知受呼召宣講信息的時候,是在公元前八世紀下半葉,他受上帝的差遣,特別針對南國猶大宣講信息。在那時,國家先後由約坦王、亞哈斯王、希西家王掌權,可說是在風雨之中。彌迦書的內容透露出,當時的猶大,在國際方面,面臨愈來愈強大的外患—亞述帝國即將兵臨城下;在內政方面,官長貪婪、不秉公行義,他們容許自己和富豪侵奪窮人的田地(2:1-2)。被賦予執行公義、公平任務的領袖,完全不知公平為何物(3:1)!彌迦先知知道這個國家已經離當初上帝設立的目的很遠,這個國家還能夠回到誕生的根源—昔日上帝與百姓立約的精神嗎?
今天我們所讀的經文—第六章,先知代表耶和華上帝,向猶大百姓進行聖約的論辯,這有如一場法庭訴訟,只是所根據的不是鉅細靡遺的法律條文,而是上帝拯救以色列民出埃及的歷史,和立約的精神。如同宗教改革所強調的,回到信仰最初的根源—上帝的話語,彌迦先知也呼喚百姓回到起初,回想上帝原初拯救他們的經驗,去思想這個群體在哪個地方偏離了上帝帶領的道路。今天的教會,也常常需要回想上帝當初揀選我們成為教會的意義,並問自己:我們在哪裡走錯了方向?我們真的有活出當初祢呼召我們時賦予的使命嗎?
彌迦先知所進行的—學者稱為「聖約訴訟」的場景,控訴者是上帝、被告者是猶大百姓,有山嶺、岡陵作為見證人。先知呼喚崇高的山嶺與堅立的岡陵來聆聽上帝的控訴,因為「耶和華控告他的百姓,與以色列爭辯」(6:2)。這樣的場景讓我們回想到申命記,當摩西向百姓重申上帝的約的要求,要百姓守約、盡心盡性要耶和華上帝,選擇生命之道之後,他「呼天喚地向[百姓]做見證」(申31:19)。在上帝與百姓的立約之中,天、地、整個創造都是見證人,山嶺、大地的根基都親眼看見並聽見立約的內容,乃至百姓無可推諉。
不過,如果我們注意第3-5節的內容,會發現原來是百姓先控告上帝:百姓在第3節指控上帝錯待他們,並使他們「厭煩」。百姓認為的重擔是甚麼?從上下文來看,百姓以為上帝要求他們不停地獻祭,以為上帝是一位要求很多、束縛很多、給他們重擔的上帝。但這是很大的誤解!上帝怎麼回應呢?上帝回頭來控告百姓誤解了聖約的真義,祂要百姓回顧當初祂拯救他們出埃及、經過曠野、最後進入應許之地的經驗。這是一段充滿救恩作為的歷史:第4節講到,上帝帶領他們出埃及,救他們脫離「為奴之家」,而且設立摩西、亞倫、米利暗做領袖帶領前行。且從什亭到吉甲,百姓從種種的艱險中經歷上帝的潔淨,上帝帶領他們過約旦河,進應許之地,為他們爭戰(彌6:5)。彌迦說,如果你們想清楚的話,就會明白這一切都是上帝公義的作為,其實在這裡,經文所指的「公義」,有「救恩」的意涵,因此,這一切都是上帝的「救恩作為」!
接下來,百姓繼續提問:「我朝見耶和華,在至高上帝面前跪拜,當獻上甚麼呢?」(6:6)許多學者認為6-8節反映出「進聖殿的禮儀」,是一種關於律法真義的問答。在聖殿的門口,百姓詢問(6:6-7):如果我要朝見上帝,為自己贖罪,應當獻上甚麼?難道要獻上各式各樣、昂貴厚重的燔祭與素祭嗎?經文甚至用誇張的語調說:難道要獻上千萬頭宰殺的公羊、流出脂油,上帝才會悅納嗎?難道為自己的過犯與得罪上帝,應當獻上長子為祭嗎?百姓的提問可能也反映出當時的習俗(列王紀下16章)。從這點來看,這都可能助長一種非常浮誇的獻祭風氣,獻得愈多、愈昂貴,愈好,愈有贖罪的功效,完全忘了赦罪乃是出於上帝的恩典。
在第8節,上帝透過彌迦把上帝對於立約百姓的要求,做了非常清楚有力的回答:「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這一節經文,值得我們仔細地思想。
首先,「行公義、熱愛憐憫」表達的是一種在聖約中的互相扶持、同舟共濟(covenant solidarity)。公義意味「透過和平的行動、公正的法庭判決、群體裏的和好來建立公義的秩序」,這樣的公義是與群體的重建有關的:「扶持那些沒有其他法律諮詢來源的人,使那些已彼此疏遠的人和好,或者醫治破碎的群體。」(H. W. Wolff)。憐憫則不只是憐憫,更具有「信實、仁愛、忠誠、憐憫、恩典、仁慈」等意涵,它是一種對於盟約夥伴的堅定不變的慈愛/忠誠。
瀏覽次數: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