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能看見
我要能看見
主講人 / 作者:
許承道牧師
佈道日期:
2021-10-24
馬可福音十46-52
在3C產品盛行的今日,生活中許多需求得滿足,對3C產品的依賴程度很高,使得「眼睛」的過度使用與保健,成為很重要的功課。眼鏡固然可以輔助視力,卻無法保養眼睛;因此,在我們身邊的人彼此關心的重要議題之一,就是眼睛的保養、甚至眼睛的手術。這基本上是肉體層面的功課,卻也隱含著靈性層面的意義。
一、眼盲心盲
在耶利哥城的停留,是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前的最後一站,就在耶穌和門徒要出發時,人潮群聚的城門附近,發生了插播的事件,一個在路旁的神蹟。巴底買是坐在耶利哥城門口附近路旁的一個乞丐,因為眼盲,所以從未指望自己能看見。為了生活,他放下自尊成為乞丐,只期待能有一口飯吃。
眼盲的巴底買在耶利哥城的路旁乞討,不知道已經多少年了。耶利哥距離耶路撒冷將近30公里,這是一個商業重鎮,是商旅必經之地。也有一些在聖殿事奉的祭司,在輪班事奉之後,會住在耶利哥。因此,巴底買在城外路旁不僅可以得到肉體食物的需要,他也會在人來人往的談論中,聽到生命重要的訊息。巴底買注意到,猶太宗教祭司時常談論的,出自大衛子孫的彌賽亞,在其他人的流傳中,好像就是一位稱作「拿撒勒人的耶穌」。
今天,在許多群體過往之中,他忽然聽見了這一群正經過的人中間,有一位拿撒勒的耶穌。他馬上抓緊機會喊著說:「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巴底買可說是「眼盲心不盲」。
21世紀的今日,世界進展得非常多元、新奇,加上物質享受的吸引,使人面對萬象、事件,常常只是一眼瞄過,沒能深入研究了解,以至於心靈的眼力也不好,甚至有人心盲,常常看不清楚事物的真相。當代人陷入眼光淺短,對事物的認知大多只是在表面,加上受限於狹隘的興趣而眼界不廣,如此一來,就變成視而不見的明眼瞎子。
二、耶穌的醫治
每當有一位拉比或老師在走路時,他的學生或群眾都是前行後隨地邊走邊聽他講述,這是常見的講學方式。巴底買的呼喊顯然打擾了這群人,因此有人出聲制止他。
耶穌聽見了,在路上往來喧囂的吵雜聲中,主上帝聽見微弱細小的聲音。大衛說:「因為他沒有藐視憎惡受苦的人,也沒有向他掩面;那受苦之人呼籲的時候,他就垂聽。」(詩廿二24) 又說:「我這困苦人呼求,耶和華便垂聽,救我脫離一切患難。」(詩卅四6) 只要上帝關心,人所需要的幫助拯救就可能實現。上帝並不是不關心富有、強壯的人,只是祂不會忽略或掩耳不聽那微弱求救的聲音。因此,耶穌說:「叫他過來。」因此巴底買「丟下衣服,跳起來,走到耶穌那裏。」
耶穌問他:「要我為你做什麼?」耶穌的話提醒我們,即使知道人要什麼,上帝還是要我們自己說出需求,這正是禱告的特性之一。基督教信仰沒有「心想事成」的說法,人必須將自己心裏所期望和所需要的,「擺列」在上帝面前,並且向祂開口。當人開口時,會使自己聽見,並且謹慎自己所求的是什麼。
三、我要能看見
耶穌在提問之前,已經聽到巴底買的呼求:「可憐我吧!」如何憐憫關心一個眼盲窮困的人,有許多方式。耶穌必定知道當時的猶太會堂所擁有的救濟規矩,他可以善用社會資源,解決巴底買得救濟「卡關」的難處。但是,巴底買的回應說出一個眼盲心不盲的生命心聲:「拉波尼,最尊敬的老師,我要能看見。」
這個呼喊和這樣的禱告提醒我們,絕大多數的人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對上帝的信心層次比較淺,常常在現世生活、祝福滿滿的層面。但是巴底買的信心,讓他祈求生命中最重要的需求:「我要能看見。」世人說:「讓我看見上帝,我就相信。」但是,巴底買告訴我們:「相信使人看見上帝。」
當時路上現場很可能有一些祭司,預備前往耶路撒冷,在逾越節期全體動員一起服侍。上帝所立亞倫系統的祭司,盡諸般的義,將百姓的獻祭帶到主上帝面前,也將上帝的賜福帶給眾人。這些祭司會輪替、更換,甚至,自己也需要有人為他獻祭。「但是,耶穌永遠活著;他的祭司工作不由別人繼承。」(來七24) 主耶穌的話:「你的信救了你了。」要開啟我們靈性眼睛。
盲人朋友因無法看見明光、看清事物而無奈痛苦的活在黑暗中,因此渴求能夠看見。但有許多明眼人,自認看盡、看透世事,而變得憤世嫉俗怨天尤人,對周遭環境感到絕望,因此拒絕看見。巴底買的生命告訴我們:「苦難」是和上帝相遇的場合。生命經歷苦難後更能真實認識上帝。
處在一個表面上看起來進步並且方便的快閃時代,卻是價值、倫理觀念混亂與需要重整的時刻。科技帶給我們更多的資訊,卻讓人只停留在短暫、膚淺的印象,無法看見整體,甚至因此對重要的事物「無感」,如此更容易產生自我中心的心態。心靈眼睛能夠深入看見事物之本質,這是生命成熟智慧的表現,巴底買說:「拉波尼,我要能看見。」實在是一個警示和提醒。
瀏覽次數: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