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思奉獻
再思奉獻
主講人 / 作者:
許承道牧師
佈道日期:
2021-11-07
馬可福音十二41-44
我們曾經分享過,放眼望去在宇宙中的地球,其存在是一個奇蹟,而人類生命則是一個奧祕。聖經記載上帝創造萬有之後,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像,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使他們管理海裏的魚、天空的鳥、地上的牲畜和全地,以及地上爬的一切爬行動物。」(創一26) 造物主將管理大地的職責交託給人,因此,人是「管家」,不是頭家,因為上面有老闆,就是上帝。
一、愛心與信心
然而,這個「管家」有上帝生命氣息:「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活的氣息)吹在他鼻孔裏,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אָדָם/ ʼAdam/人類)。」(創二7) 人在受造界中,能揣摩、領受造物主上帝的心意,在所領受的才能、資源、時間(生命)上,做妥善的管理、運用,成為受造界的祝福。
咱教會主日第二場禮拜的奉獻詩歌:「我的金銀獻給祢,用出攏趁祢旨意;我的才情祢賞賜,甘願還祢做器具。」是我們的禱告詩:我們的才能、恩賜,都是上主所賞賜的,因此心甘情願「還(獻)給」主。因此,奉獻是「歸零」的行動,就是活用、善用上帝所賜給我的生命、才能、機會,其所產生的果效都是為:榮耀主上帝,與人分享福音的好處,做在弟兄姊妹中最小的一個身上。
今日的經文記載耶穌說了一個奉獻歸零的極致表現:窮寡婦奉獻兩個小錢。這位女士的奉獻,雖然在數量上無法和他人相比,卻顯出她對上帝的愛心和信心。在「視錢如命」的人世間,保羅提醒提摩太在教會裏一樣:「有人貪戀錢財,就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六10)
這位窮寡婦的奉獻回應了保羅的見證:「14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15...他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是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林後五14-15) 奉獻,就是為主而活,以愛心和信心,來經營運用生命關係、資源、才能。這位窮寡婦在「投了兩個小錢」的奉獻行動中,顯出她對上帝的愛心和信心。
二、奉獻與還回
主耶穌的結論是:「44因為,他們都是自己有餘,拿出來投在裏頭;但這寡婦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兩者都有「投入(奉獻)」,其差別在「有餘」和「不足」。
「有餘」,意指「過多/極其富裕/卓越」,是以自己為優先,奉獻(還出)放在後面,凡事先想到自己,求得自己的喜歡、滿足自己的慾望,成就心中的夢想,生命需求得到自我實現的滿足;甚至在奉獻時間、錢財時,會受自己的好惡所影響,決定獻(還)給上帝多少。
「不足」,是指需要、貧乏,表示奉獻者的態度是以奉獻(上帝)為先,自己生活的需要、目標考慮在後,「行事為人是憑信心,不是憑眼見」;如同光明的子女,生活言行有基督福音的果效。
因此,基督徒的奉獻不是香油錢:「一點心意,請神明笑納」;基督徒奉獻不是樂捐、不是善款,奉獻是「交帳」。每次奉獻都思想到上帝恩典的賜予,連生命都是上帝所賜的,我當如何學習「得著(自己)生命的,將要失喪生命;為我失喪生命的,將要得著(上帝的)生命。」也就是說生命的經營,不是自己(我)為中心,乃是生命源頭的主上帝的心意為中心。
三、感恩的行動
所以,詩篇的作者說:「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枉然警醒。」生命中許多勞力、付出,都需要仰望主上帝的參與。箴言說:「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箴十六9)
建造與爭戰是人類活動的兩大要項,佔據了人生的大部分時間;一個是建設、創立,一個是保存、延續。詩人說:如果沒有主耶和華引導、參與,所做的一切都必歸於徒然。縱使加倍努力,反而會被其奴役,所做的不僅失敗,也不會有真正的價值、收穫。
奉獻,就是知道要還給上帝:要為上帝做出犧牲,而且是不計後果,完全降服在上帝面前。奇妙的是,人一旦犧牲,付出,卻又常常感覺自己短缺,才能不夠做不了什麼大事;這時會經歷上帝參與在其中,引導與指引,所結出來的果效是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
無論富人或是窮寡婦,奉獻/還給上帝,是一個感恩的行動。基督徒奉獻錢財,是從世界分別出來,還給上帝,這個感恩的行動的前提是:人自己必須先從世界分別出來,「還給」上帝。
瀏覽次數: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