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美好事物的本體

那美好事物的本體

主講人 / 作者: 
鄭以文傳道
佈道日期: 
2021-11-14

希伯來書十章1, 11-25

記得小時候,父親很會用兩隻手掌,擺成不同姿勢,讓投影在牆上的影子,變成小動物,例如小狗、鴿子、天鵝、螃蟹等等,講故事給我們聽。我們都很喜歡研究,他的手掌、手指是怎麼擺的,可以產生那樣的影子。今天我們也看到希伯來書的作者,用本體、影子來形容那未來「美好的事物」。

一、他們天天事奉上帝,獻上一樣的祭物

在舊約聖經中,我們看到許多「獻祭」的例子;耕地的「該隱」與牧羊的「亞伯」的獻祭(創四),該隱把耕地的出產獻給上帝,亞伯把頭生的羊獻上,結果上帝看中亞伯和他的供物,看不中該隱和他的供物,導致該隱犯了罪。「挪亞」在出了方舟以後,為上帝築了一座祭壇(創八),拿各種潔淨的牲畜和飛鳥,獻在壇上為燔祭,耶和華聞了那馨香之氣之後,聖經記載了那著名的挪亞之約。信心之父「亞伯拉罕」在聖經有記載的部分共築了四次壇感謝上帝,並通過了獻以撒的考驗,亞伯拉罕被上帝揀選,他要成為上帝祝福人類的管道。在這之前的記載,我們看到獻祭的主要目的是在「感謝」上帝。到了「摩西」時代,他的哥哥「亞倫」被立為大祭司,「利未人」被揀選為祭司的家族,猶太人的「祭司制度」開始建立,我們看到「利未記」五種獻祭的記載:「燔祭、素祭、平安祭、贖罪祭、贖愆祭」,這邊開始了「贖罪」的概念。但很可惜的,他們天天事奉上帝,每年獻上一樣的祭物贖罪,卻成為了當時猶太人的困境,
上帝竟然多次透過先知提醒:「祭物和禮物,以及燔祭和贖罪祭,不是我所要的,也不是我喜歡的。」

二、那美好事物的本體

既然「律法」只不過是「未來美好事物」的「影子」,不是本體的真像,就不能藉著每年常獻一樣的祭物,使那些進前來的人完全。若不然,獻祭的事豈不早已停止了嗎?因為敬拜的人僅只一次潔淨,「良心」就不再覺得有罪了。但是這些祭物使人每年都「想起罪」來,因為公牛和山羊的血「不能除罪」。那這「未來美好事物」到底是什麼? 上帝在創造天地的每一天結尾都有一句「有夜晚、有白天,這是祂看為好的」。雖然歷代君王百姓行了很多讓上帝傷心的事情,但是我們也看到有很多記載「這是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看為善的事」是可以值得我們效法的。從舊約「我要做他們的上帝,他們要做我的子民」,一直到啟示錄「看哪,上帝的帳幕在人間!他要和他們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上帝要親自與他們同在。上帝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痛苦,因為先前的事都過去了。」藉著耶穌基督,僅只一次獻上他的身體就得以成聖。主說:那些日子以後,我與他們所立的約是這樣的: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的心上,又要寫在他們的心思裏。」並說:「他們的罪惡和他們的過犯,我絕不再記得。」這些罪過既已蒙赦免,就不用再為罪獻祭了。

三、如果我們領受真理仍故意犯罪

所以回到今天我們的處境是什麼? 我們知道的知識很多,而且這些都是關於真理的知識,但是我們不想、不敢跨出去。既然我們靠著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是藉著祂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從幔子經過,這幔子就是祂的身體。既然我們有一位偉大祭司治理上帝的家,那麼,我們該用誠心和充足的信心,同已蒙潔淨、無虧的良心,和清水洗淨了的身體來親近上帝。我們要堅守所宣認的指望,毫不動搖,因為應許我們的那位是信實的。我們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因此「受洗」(心裡相信、口裡承認)之後,不是單單等著上天堂而已,我們還是有功課要做、有代價要付出的,就是加入耶穌基督為首的信仰生活:主日敬拜(聚會)、靈修(讀經祈禱)、奉獻(回應主恩典)、服侍成長(彼此相愛/小組/團契)。原本我們只能看到律法、看到影子的樣子,但透過耶穌說「我來,乃是要成全。」 今天我們影子、本體的樣子都能看見了,感謝上帝讓我們有幸可以更認識、更明白祂為我們安排那美好的事物。

分享此文 ➤

瀏覽次數: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