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及擔擔

相及擔擔

主講人 / 作者: 
黃哲彥牧師
佈道日期: 
2013-05-19

相及擔擔

民數記十一11-12,14-17,24-25

去年年底有一本書〈公東的教堂〉出版,在舊曆過年時登上誠品書局的排行榜。這本書是在描寫瑞士的一個差會白冷會的宣教師--神父、修士及平信徒--來到台灣東部的台東設立一所職業學校〈公東高工〉的故事。許多人都被這本書感動,也有許多人在看完這本書之後,開始去參觀這所學校清水模工法的教堂。

我看完了這本書之後,雖然有感動,但也感到這本書提到的只是表面的東西,這所學校的內涵與精神並沒有被道說出來。創校的錫質平神父一開始到台東的時候並沒有想要設立一所職業學校。他當時只是看到在東部原住民家庭的困境,認為必需讓這些原住民的孩子有一技之長才可以改善他們的環境。

因此,他在台東的寶桑路上設立「學徒班」教授木工。當時天主教內部認為有從瑞士請來技藝精讚的技師來,為何不設立一所職業學校。〈公東高工〉因此設立了!

成立〈公東高工〉可以說是白冷差會第一次的抉擇。1964年,當時的中國藉神父看到從瑞士來的這些平信徒技師的水準甚高,希望將這所職業學校升格也專科學校。瑞士來的宣教師再次陷入抉擇,要留在職業學校或是升格為專科學校。在多次的爭論後,這些瑞士來的宣教師回到本來設立這些學校的目的--幫助原住民的學生而決定仍然做為一所職業學校來造就原住民。

學校定調之後,開始步入正軌。但接下來他們也遇到了問題。他們要遵照當時台灣省教育廳規定職業學校的「行業單位」制,還是要按照德國、瑞士的傳統實施「師徒制」。因著實施「師徒制」,無法得到教育廳的補助而得自籌學校營運的經費。

這所學校所遇到的問題如果都讓創校的錫質品神父一人來擔的話,我想信錫神父一定會像今天我們所讀的民數記11:11-12,14-15中摩西一樣向上帝報怨。摩西要帶領以色列人在曠野中行走,又要處理這些以色列人間的紛爭。那種壓力讓他發出吶喊「你若án-ni款待我,我若tī你ê面前得tio̍h恩典,求你即時kā我thâi死,免hō͘我看見本身ê苦情」(15節)。摩西的壓力大到他想求死,因他感到他的擔大重了,自己一個人擔不起。

沒錯這種壓力一個人擔當不起,上帝也沒有要摩西一個人來擔這樣的擔。上帝看到也聽到摩西的吶喊,教導摩西該如何做。他要摩西選召70個人到他的面前。摩西照著上帝的指示去行。摩西選召同工和他一起工作的記載,在聖經有二個版本。一個是他的岳父看到他的忙碌,教他選人與他同工;另一個就是今天所讀的經文,在摩西吶喊中,上帝教導他該如何行。不論是摩西的岳父還是上帝親自指示,這些都表明上帝參與在摩西及以色列人的生命;而且這生命充滿恩典。

如果我們回頭看公東高工這所學校所經歷的,你會發現在那所學校中充滿上帝的恩典會令人感到驚奇。1960年代,他們要蓋教堂的時候,建築師原本設計的水泥強度要求要4000磅。但那時台灣的技術只能用人工攪拌,無法達到建築師的要求。但公東高工的教堂仍然蓋起來了,而且是清水模的建築。在自籌經費的過程中,他們的師生的技術被磨練而成熟。

上帝要摩西召70個長老和他一同站在會幕前「chhōa in到會幕,hō͘ in kap你khiā 佇蕸」(16節)。上帝的這句話很重要,上帝並沒有要求這些人站在摩西的後面或前面,而是要和他一同站在那裡。在人遇到苦難時,有時無法用言語來安慰,但與他們同在就會給予安慰。

約伯在遭遇他沒想過的苦難時,他的三位朋友在他身旁陪伴他7天7夜、不言不語。如果沒有那樣的陪伴,約伯記大概沒有後面的那些對話與約伯親身體驗上帝的同在。

因那種不言不語的同在,讓約伯可以與這些朋友對話。去年去日本仙台做義工服務災區居民的時候,許多人不明白為什麼來回要騎2小時的腳踏車,只去工作4小時,而且還不時被提醒要slowdown,不要做太快。許多人很不習慣這樣的安排。原來他們並不是要趕工,而是注重陪伴,與他們同在。上帝要摩西和70個被選召的人站在一起,讓他們成為同工,讓他們相互擔擔。

上帝不只讓他們站在一起,還讓他們同領受上帝的靈(24節)。上帝的靈啟示他們的內容我們不知道,但我們知道在上帝聖神的臨在中,他們有共同的目標與使命。這個目標與使命使他們可以和摩西共同擔當管理以色列人的重任。

在公東高工這所職業學校中,我們也看到這種美事。他們為台東基督敎醫院的需要設計許多不同的病床,例如燒燙傷病人用的圓形病床、80年代馬偕竹圍分院的病床。這些醫療用的病床及器材都是他們的老師不分木工、機工共同討論研發出來的。他們就好像那70個長老與摩西共同領受聖神,有共同目標,並為這個目標努力前進。

今天是聖神降臨節,也是玉山神學院奉獻主日。我們要一同來擔「神學教育」的擔。這個擔如果只讓神學院的老師、學生來擔的話,對他們來說太重也擔不起。唯有我們與他們一同擔這個擔時,他們才有可能擔負起來。我們要如何與他們同擔「神學教育」的擔呢?

首先,請為神學院的老師、學生祈禱,求上帝的神讓他們可以專注在他們的使命與選召上,培育未來的傳道者,讓教與學同得成長。其次,請為他們的需要奉獻我們的金錢,讓他們不用因經濟的壓力而分心,失去方向。當我們願意這樣做時,我們就與他們相互擔擔,有份在神學教育的事工!

分享此文 ➤

瀏覽次數: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