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人因信得生

義人因信得生

主講人 / 作者: 
許承道牧師
佈道日期: 
2013-05-26

義人因信得生

羅馬書一章 16~17 節

上次我們提到保羅說:「這福音是上帝的大能,要拯救一切信的人。」此上帝大能的福音,是拯救,為我們帶來盼望,帶來醫治改變,帶來和好榮耀。然而福音不僅傳出上帝的愛,給人類帶來好消息,福音也滿足上帝對公義的要求,「因為上帝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一 17)

義(righteousness)

傳福音報好消息,是要顯明上帝的愛、上帝的公義,與上帝的智慧。上帝的愛展現在祂的大能,上帝的公義則是不容許罪惡存在的,祂必定要對罪進行審判,因此上帝的公義是審判性的公義。面對不向罪妥協的上帝,我們都要「照各人所行的受審判。」(啟廿 13)因為世人的實況是「你的心頑固剛硬,為自己招來更多的忿怒,以致在上帝的義憤和公義的審判來到的日子受更重的刑罰。」(羅二 5)

面對上帝的義憤和公義的審判,人類無法自行承擔、無能做任何回應,所以才會有福音的需要。「上帝恨惡罪、但疼愛罪人」,這是矛盾,並且陷入焦慮狀態。矛盾來自「上帝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裏面成為上帝的義。」(林後五 21)

祂並不是輕易草率地把「義---得以跟上帝有合宜的關係」當作禮物給我們,而是藉著十字架,讓公義與慈愛得以並存、可以兩全。這是上帝的智慧:「上帝運用祂的智慧,使世人不能夠藉著自己的智慧去認識祂;相反地,上帝決定藉著我們所傳那「愚拙」的信息來拯救信祂的人。猶太人要求神蹟,希臘人尋求智慧,我們卻宣揚被釘十字架的基督。」(林前一21-23)

「恨惡罪、但疼愛罪人」,是以為可以將罪--有限與軟弱,從人抽離出來。其實,有限與軟弱是不能單獨存在的,它是在人的生命實況中才得以寄生出現。恨惡偷竊罪行、愛行偷竊的人,是將自己陷入焦慮中,人無法自圓其說。但是,上帝預備救恩,「上帝不是揀選我們來受他的懲罰,而是要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拯救。」(帖前五9)

因著信,我們進入和上帝的關係中,進入上帝所預備的救恩裡;因為信,我們和上帝的關係得到完全,我們的生命因為在與上帝的關係裡,得到成聖。保羅說:「既然我們因信得以被稱為義人,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跟上帝有了和睦的關係。」(羅五1)

因信蒙恩、蒙恩增信,台語說:「親近主、親像主」。「藉著信,基督使我們得以活在上帝的恩典裏,因此我們歡歡喜喜地盼望著分享上帝的榮耀!」(羅五2)在恩典的關係裡,就不是單向思考,也不會孤單自處,「我們的主賜給我格外的恩典,使我有信心和愛心,這是因跟基督耶穌連結而有的」(提前一14) 說明上帝恩典是格外豐盛,使我們在基督耶穌裏有信心和愛心。

上帝恩典增強我們的信心,此信心與恩典的互動是漸層螺旋地擴展前進。因此不是「有信有保庇」,「越信上帝、上帝越祝福」。恩典不僅增強我們的信心,並且在基督耶穌裡的愛心會增加、會擴展,這就帶入信心與生活的關係中。

生/活

因信得生,live by faith,靠著信來活。信心的本質與生活密切連結,「信心是對所盼望的事有把握,對不能看見的事能肯定。」(來十一1)時間上、還未到,空間上、未看到,二者並存乃信心也。

信心的本質與生命、生活密切連結,「人沒有信心就不能得到上帝的歡心。凡是到上帝面前來的人都必須信上帝的存在,而且信他要報賞尋求他的人。」(來十一6)因此,從理性、心靈,到行動,head、heart、hand,都與信心密切連結。「可見,他的信心跟行為相輔並行,信心是藉著行為而達到完全的。」(雅二22)「從理性到心靈、從相信到信靠。from head to heart、from believe to trust.」

既然與生活密切連結,那麼信心的挑戰也是非常具體的。不是所撒的種子都能順利發芽、長大、結果子,來自環境的誘惑壓力、來自感情有人的牽拖、來自內心的迷惘茫然,都會面對許多實際的困難。

但是,自己的困難使信心產生盼望,別人的難處激發信心產生愛心,「在患難中,我們仍然喜樂;因為我們知道患難培養忍耐,忍耐蒙上帝嘉許,上帝的嘉許帶來盼望。」(羅五3-4)面對生命困難,各宗教各有說詞,但是聖經提醒我們,當我們在基督耶穌的生命裏的時候,受割禮或不受割禮都沒有甚麼關係,「惟有那以愛的行動表現出來的信心才算重要。」(加五6)

義人因信得生

    因信稱義,義人因信得生,告訴我們這是從「信」來啟動、以「信」來成就:「是起於信,止於信」(羅一17)。如同以諾與上帝同行三百年:「以諾跟上帝有密切的交往,他又活了三百年,並且生男育女。他在世享壽三百六十五歲, 一生跟上帝有密切的交往,上帝把他接去,他就不見了。」(創五22-24)

一位四歲的小孩小英,禮拜天要上主日學時,媽媽先給她一個50元銅板,說:「這是要奉獻的。」然後又給她另一個50元銅板,再說:「這是給你的零用錢。」小英蹦跳地往教會去,一不注意,口袋裡的50元銅板掉出來一個,滾到路旁水溝裡去了。小英先一愣,然後馬上抬頭望天,大聲說:「上帝,對不起,祢的銅板掉了。」

小孩天真的笑話,但是,我們是否像小英一樣,將生命中所發生的事,已經分別清楚:這是上帝的,那是我的;這件事要禱告,那件事不需要麻煩上帝,我自己來就可以;這個銅板(掉的那個)是上帝的,那個銅板(還在口袋裡)是我的。我們是否已經習慣以自己為中心,以自我為思考軸心,行有餘力、再論上帝。我們是否常常扮演上帝,已經把事情分別妥當。

或是,學習全然交託、全然仰望。還記得上次所說、跳到徒手走鋼索的人肩上的小孩,那是真實的信,真正的信靠,藉著信靠來活,如同天天與上帝同行一般。

分享此文 ➤

瀏覽次數:1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