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見證

小人物的見證

主講人 / 作者: 
吳千住牧師
佈道日期: 
2012-09-23

小人物的見證

列王記下5章1-14節

早上選讀的聖經經文中提到的亞蘭國,是相當於現在的敘利亞一帶。乃縵是這個國家的大將軍,很會打戰,戰功彪炳,深受亞蘭王看重,只是這樣的英雄卻染到當時無藥可醫的痲瘋病,此事讓乃縵很痛苦。聖經故事提到乃縵征服以色列的時,擄來了一個以色列的小女孩;這女孩後來作了乃縵妻子的婢女。聖經沒有記載這個小女孩的名字,這個以色列的小女孩向她的主母建議,請乃縵去見以色列國撒瑪利亞的先知─以利沙,他的病必得醫治。乃縵聽從妻子的話,向國王請命去找以利沙。亞蘭王聽乃縵講以色列地有先知能醫好乃曼的痲瘋病,亞蘭王熱心要幫助乃縵,就主動寫信給以色列王-約蘭,「這封信介紹我的大臣乃縵。我要你醫好他的痳瘋病。」

各位兄姐,你看聖經如何記載以色列王的反應:以色列王一讀到這信,恐慌地撕裂了衣服,喊說:「亞蘭王怎麼能期望我醫好這個人呢?他以為我是操縱人死活的上帝嗎?他顯然是在找機會刁難我!」我們看到聖經作者刻意地將以色列王的反應對照被擄到亞蘭國當女婢的以色列女孩,通過他們看待乃縵將軍疾病的態度,來教導我們學習信仰功課。

乃縵從以色列抓到的這位無名的小女孩,她珍惜上帝選民的身份,盡心的服事耶和華。雖然她被擄強迫為奴,她不抱怨,坦然接受不公平的命運,而且她以愛心取代仇恨,深信只要尋求上帝,上帝必會賞賜。在聖經上沒有留下名字的以色列小女孩與乃縵將軍的男僕人,在乃縵將軍得醫治的事件中,他們只是個小角色,只是個小人物而已,但是卻成為上帝恩典的出口,成為重要人物-乃縵將軍的福氣。
相對於以色列王的反應,這個以信仰耶和華上帝立國的以色列國王,他對亞蘭國的乃縵將軍得醫治的事,視為不可能的任務,獨斷地認為是亞蘭國王刻意設下攻打以色列國的藉口。因此他氣急敗壞的口出怨言,又撕裂衣服。

在以色列人的傳統中,撕裂衣服代表著人生遇到重大的挫折與敗壞,在上帝的面前刻苦己心。但是我們從以色列王的反應,只看到他撕裂衣服,並沒有看到他在上帝的面前謙恭地認罪,尋找解決問題的可能。聖經作者讓我們看到這位有權有勢,位居高位,擁有國內所有資源的國王,他的反應與表現如此地心胸狹窄,如此地軟弱無能,只能做情緒性的宣洩,卻沒有能力面對問題,並且提出適當的解決方法。

聖經記載,以色列王一讀到這信,恐慌地撕裂了衣服,喊說:「敘利亞王怎麼能期望我醫好這個人呢?他以為我是操縱人死活的上帝嗎?他顯然是在找機會刁難我!」顯然地,以色列王知道,上帝能操作人的死活,但是他卻沒有向上帝尋找援助,僅是情緒性的喊叫,撕裂衣服。因此,當先知以利沙知道他的反應之後,也很不以為然,就打發人去對王說:「你為甚麼這樣難過?」

各位兄姐,我們細心一點地閱讀聖經,就會看到作者對他所記述的事件,是有觀點與評論的,聖經作者會將他的觀點與評論通過聖經人物的對話表達出來。我們看,聖經作者用以色列王自己說的話,打自己的嘴,當以色列王喊叫、報怨「我是操縱人死活的上帝嗎?」卻未向上帝求助,正表示他僅將上帝視為口頭禪的「Oh,My God」,喊一喊而已。就像我們現在的人喊「Oh,My God」,並不代表他是信上帝的。

聖經的作者將以色列王拙劣的表現與被擄到外邦的以色列女孩的表現,互相做對比時,正在向閱讀聖經的讀者暗示:有權有勢,擁有高位的人,他更能發揮影響力為上主做見證,但現實上,有權勢與高位的人,顧慮太多,為了擔心失去現在已擁有的,未必能如此勇敢地公開為主做見證。聖經作者通過以色列王的反應,顯示出這個觀點,同時向擁有豐富資源的基督徒挑戰,你能運用你擁有的資源為上主做見證嗎?

其次,聖經作者要表達的是,一無所有的人,他僅有上主可信靠,因此他真實地經驗到上主的權能,如詩篇20:7「有人靠車,有人靠馬,但我們要提到耶和華─我們上帝的名。」被擄到異鄉的以色列小女孩就是這種類型的信徒。以利沙是以色列國偉大的先知,但被擄到異鄉的以色列小女孩短短的一句話,竟使亞蘭軍隊的統帥乃縵將軍得到醫治的機會。最後乃縵將軍因為容得下別人的勸告,終於把痲瘋病治好了。乃縵為了報恩獻上金錢與禮物,但是先知以利沙決意不接受禮物,因為上帝的恩典不是人用錢所能買來的。聰明的乃縵馬上要求駄以色列的泥土回亞蘭國,為耶和華上帝築壇,而且不避諱地坦露自己過去的錯誤,立志以後只獻祭給耶和華上帝不獻祭給別的神,用行動表達他悔改的心。

這位在聖經上沒有留下名字的以色列小女孩,她所做的,在上帝的心目中和以利沙是一樣重要的,都是上帝重用的器皿與上主恩典的出口。在我們的教會中,也有一群小人物,就如同這位以色列的婢女一般,在上主的面前不是單憑地位或才幹,而是用一顆願意與上主同工的心,一顆渴慕及主動地參與的心,來為上主做見證,才有今日教會的光景。

但是我們的教會要永續地經營,就需要更多願意與上主同工的信徒主動地參與教會事工的服務,來為上主做見證。我們可以從參與團契開始,參加詩班、祈禱會、或查經班;主動打電話關懷別人,關心新來的朋友,做招待,幫忙準備點心,或邀請朋友來做禮拜等等,只要看到教會有需要,無論大小,去做就對了。

或許你會覺得自己事奉的崗位很小,但是我們從這位以色列婢女的身上看到,任何事奉都是重要的。如果你不去嘗試,你怎麼知道你沒有扭轉乾坤之力?所以各位兄姐不要輕看任何事奉上主的機會,盡心的將我們所有的獻上,必蒙神的記念!

教會是上帝在地上的家,也是上帝給世界最好的禮物,我們如何彰顯教會成為天父的家,重點就在「分享上主的恩典」。恩典的分享就是爭取服事人的機會,或是建立一個爭取服事別人的群體或團體。各位兄姐,出名的人不多,咱多數的人都是小人物,但上帝看待小人物的服事與大人物的服事一樣重要,咱當積極,而且有使命感地建立爭取服事別人的群體或團體,讓我們與被我們招聚的人在教會一同享受上帝的恩典,為上主做見證。

分享此文 ➤

瀏覽次數: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