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宣認的指望

堅守宣認的指望

主講人 / 作者: 
許承道牧師
佈道日期: 
2018-11-18

馬可福音十三:3-8 希伯來書十:19-25

感恩節期,特別節錄幾句相關格言。文學家歌德說:「不會感恩就是一種軟弱。未曾見過優秀傑出的人卻不懂的感恩。」羅馬哲學家塞羅(Cicero)說:「感恩是一切美德之母」,「感恩是人類最重要的特質」。猶太拉比說:「不懂感恩比偷竊更糟。」

美國耶魯大學校長彼得沙洛維(Peter Salovey)在2014年畢業典禮上,勉勵說:「感恩能力是一種核心競爭力,知道感恩的人會比較快樂。」有位老師說:「上帝有兩個住處,一是天堂,一是溫良及感恩的心裡。」上帝最喜歡的就是會感恩的基督徒。保羅提醒信徒:「16要常常喜樂,17不住地禱告,18凡事謝恩,因為這是上帝在基督耶穌裏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前五:16-18)

一、謹慎警醒不陷迷惑

馬可福音書的中心經節是:「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十:45) 因此我們看到它描述的主耶穌是一位上帝的僕人,極其勤勞、忙碌;祂無論在城鄉、湖上或曠野,都忙個不停;從早到晚不停地工作,直到日落天晚,還是忙著醫治病人(一:32)。次日天未亮就起來(一:35),好像很少有休息的時間,甚至連吃飯的工夫也沒有(三:20;六:31),以致祂的親屬說祂是癲狂了(三:21)。

耶穌進入生命的最後階段,來到耶路撒冷的服事(可十一:1-十三:37),祂潔淨聖殿、教導、被辯論後,帶著門徒來到城東的橄欖山上,面向聖殿坐著。因為耶穌的教導充滿末世的緊迫與壓力,因此祂鍾愛的門徒彼得、雅各、約翰和安得烈,私下提問有關終局的預兆。主耶穌遙遠面對以心靈誠實敬拜的場景聖殿,對聖殿被毀、末期前的預兆、大災難、人子再來,作了豫言(十三:1-37)。

面對詭局多變的世代,不僅是在地震、饑荒、戰爭中,聽到先知傳講的上帝話語,更要注意主耶穌對門徒的警告:5「你們要謹慎,免得有人迷惑你們。6將有好些人冒我的名來,說『我是基督』,並且要迷惑許多人。」要謹慎,免得陷入迷惑。在十三章裏,耶穌四次提醒:「你們要謹慎」(5、9、23、33節),特別指向預言徵兆對實際信仰生活的意義;因此要小心觀察、謹慎分辨,免得被騙、陷入茫然失神,甚至失去對上帝的渴慕、對真理生命道路的追尋。

因為「這些事必須發生,但這還不是終結。」主耶穌說這些徵兆是幫助我們謹慎警醒、不陷入迷惑,並且能夠堅守宣認的指望。至於「甚麼時候?」那是上帝的時間,是上帝的主權。

二、堅守宣認所信指望

希伯來書告訴我們拯救的奧祕:「19既然我們靠著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20是藉著他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從幔子經過,這幔子就是他的身體。21既然我們有一位偉大祭司治理上帝的家,22那麼,我們該用誠心和充足的信心,同已蒙潔淨、無虧的良心,和清水洗淨了的身體來親近上帝。」(十:19-23)

所指望的包括「信心與盼望」「信就是對所盼望之事有把握,對未見之事有確據。」(來十一:1)所指望的事是充滿膽量的:「基督作為兒子,治理上帝的家。我們若堅持因盼望而有的膽量和誇耀,我們就是他的家了。」(三:6)能夠堅守盼望而不迷惑、不動搖,就像一種不會搖擺不定、失去重心的垂直物體,「我們有這指望,如同靈魂的錨,又堅固又牢靠,」(六:19)我們的盼望是藉著不斷顯出信心和愛心的服侍、而得以滿足,又藉著長久忍耐並堅持到底,來等候上帝應許的實現。

堅定信靠信實的上帝,使人在生活中、在言行舉止之間,會堅守所宣認的指望,毫不動搖。聖經說:「24我們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25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然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

我們看到人類歷史的美德及崇高的職責,其中一項就是去鼓勵別人。英國皇家海軍有一守則:『當別人擔當一件任務時,不准向他說出氣餒或阻嚇的話。』以利法雖然責備約伯,但在無意間,竟稱讚約伯一句:「你的言語曾扶助跌倒的人;你使軟弱的膝蓋穩固。」(伯四:4) 從內心發出的稱讚是真的會造就別人。

當人心懷理想夢想時,旁人總是輕易譏諷、理性批評,而不是稱讚。人們愛撥冷水,使人氣餒而裹足不前,冷眼旁觀的人比比皆是。但是跟隨基督的門徒就應當常常以鼓勵扶助別人,耶穌告訴我們:「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要有勇氣,我已經勝過世界。」(約十六:33) 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一句讚美或鼓勵的話,是會建立造就人。

三、彼此相顧激發愛心

當時冒著主耶穌之名來迷惑信徒的,若不是扭曲「只要信」、而不要行為見證,就是「有信、還要加上割禮與守律法」。因此保羅說:「8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而是上帝所賜的; 9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弗二:8-9) 在生活上藉著恆心行善,尋求榮耀、尊貴和不能朽壞的事,上帝就以永生報償他們;並且把榮耀、尊貴、平安加給一切行善的人(羅二:7、10)。

堅守宣認的指望,需要按時聚會、彼此勸勉,如同集中在一起的炭火,愈燒愈旺。有位牧師說一個故事:「一個人帶了一串銅板上街,路上遇到一個遊民要求他幫助,那人就把那串錢拿出來,給了遊民六個,自己留下一個。結果,那位遊民不知感恩,反而尾隨在好心人的後面,在人看不見的地方,把那第七個銅板也搶了過來。」會友聽了大聲罵道:「不知感恩的傢伙!」牧師說:「是阿,許多人正像那個遊民,上帝每星期給他六天,結果他連第七天也偷搶過來,盡情滿足自己的想要。」

的確在初期教會中,有人不常參加聚會、禮拜、「擘餅(聖餐)」,因此希伯來書教導我們不可停止聚會。個人靈修和讀經非常重要,但卻不能取代信徒同心志、同感情的禮拜。

18世紀的美國賓州煤礦區,會看見一大群的騾子,在礦坑口外遊蕩,一位老師說:原來這些騾子整個星期都在礦坑裡工作,拉動運煤車、駝著重物出入礦坑。到了禮拜天就必須把牠們帶出來曬太陽、見陽光,否則牠們的眼睛會瞎掉。如果基督徒都懂得這個道理,把禮拜天分別為聖,那麼信徒會成為門徒,對屬靈真理的分辨力必定增強,不致盲目陷入迷惑,成為堅守宣認指望的基督門徒。

【祈禱】

親愛的主,感謝祢的信實,必定不叫我們的指望落空。求主幫助我們能繼續牢牢的把握住,在言語行為之間,都勇敢宣認我們的指望,成為美好的見證。

謝謝主,讓我們能夠在士林教會這個大家庭裏常常相聚,有屬靈的同伴彼此扶持,以便成為一個有上帝的愛在關係裏的教會。奉主耶穌基督聖名祈求,阿們。

【思想與分享】

  1. 我是否曾經有過公開承認、說明自己的信念理想的經驗?那種時候是否需要甚麼預備、心情、勇氣?
  2. 對於理想的實踐、夢想的推動、信仰見證的落實,是否有「彼此相顧、互相勸勉」的經驗?
分享此文 ➤

瀏覽次數: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