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我們的王
看!我們的王
主講人 / 作者:
許珮雯傳道
佈道日期:
2015-03-29
看!我們的王
路加福音十九章28-40節
今天是「棕樹主日」,按基督教節期是訂於復活節的前一個主日,傳統上這一天也是受難週開始的第一天。棕樹是中東地區的高經濟作物,因為樹高大筆直,可以結果生產糖漿,自古以來在巴勒斯坦地區,棕樹代表著優美、高雅與勝利的象徵,當地人民極喜愛用其樹幹和葉子來美化建築物,同時以棕樹枝迎接勝利者和君王的到來。用「棕樹」作為節期名稱,從聖經可以知道,乃因耶穌基督為實現上帝對人類的救贖,在被釘死在十字架前的最後一週,騎驢進入耶路撒冷城,四卷福音書分別描述這個過程不同的細節,民眾手持棕樹枝揮動著,並將棕樹枝和衣服鋪在耶穌經過的路上,口中高喊著「和散那」、「奉主名來的王是應當稱頌的」,群眾夾道歡呼迎接耶穌進城。如同撒迦利亞書九章9節所預言「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謙和地騎著驢,騎著小驢,驢的駒子。」耶穌透過騎驢進耶路撒冷城,向世人表達自己君王的身份。
一、騎著驢駒的和平君王
在古代或童話故事中,當我們說一個人是君王、國王或皇帝,意味著他是掌握權力,有威嚴,並且受尊榮的人。但在現代,政治上已經不是君權時代,進入民主的時代,當我們說一個人是「王」,或有人一直想做「王」(king)的時候,這可能表示他有想獲得眾人注意,或有慾望想掌控一切的人。因此在現代,「王」很多時候貶意多於讚美,甚至引起反感。
而在聖經中,耶穌卻常是在譬喻與受難的故事裡,才被稱為君王。在談到末世審判時,耶穌自比為對羊群說話的君王,「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太25:34)。當他被釘十字架時,他頭上的牌子寫著「這是猶太人的王。」(路23:38),人們嘲笑他「你若是猶太人的王,救救你自己吧!」(路23:37)。對羅馬人而言,君王的頭銜是他們嘲笑耶穌的原因,也是他們將耶穌處死的理由。對羅馬人統治下的猶太人來說,這是他們嘲笑他的藉口,因為耶穌不符合他們心目中君王的形象;他們期待的是一位軍事、政治、經濟上能復興以色列國─騎著馬的君王,但耶穌卻騎著代表和平的驢駒子。
耶穌向世人表明,他的國度不是外顯政治上的國度,他在被審判時說「我的國不屬於這世界;我的國若屬於這世界,我的部下就會為我戰鬥,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只是我的國不屬於這世界。」(約18:36)古倫神父說,那是「內在的國度」,是和平、平安的國度。是即使外在飽受各種形式的侮辱、批判、嘲笑、不被理解、或死亡威脅,都不被傷害,也無法奪去的內在和平國度。
二、走向死亡與苦難的君王
耶穌知道,這段他人生最後的旅程,是一趟受難的旅程,在他前頭等著的是沒有任何公理正義的酷刑,是十架死亡的毒勾。按照路加所描述的場景,在這裡夾道歡呼迎接耶穌的群眾,與其他福音書描述有些不同。在群眾的歡呼聲中,路加省去了其他福音書所記載的呼喊「和散那」,也省去了揮動棕樹枝的美好的圖像,暗示這位騎著驢的君王,正準備進入受難的痛苦中,十字架長長死亡的影子,現在已經照在這位王的身上。耶穌自己不久前也曾第三次預言說:「看哪,我們上耶路撒冷去,先知所寫的一切事都要成就在人子身上。他將被交給外邦人;它們要戲弄他,凌辱他,向他吐唾沫,並要鞭打他,殺害他;第三天他要復活。」(路18:31-33)。但「耶穌說完這些之後,就走在前頭,上耶路撒冷去。」
「走在前頭」,顯示耶穌定意前往耶路撒冷,定意揹起十字架的重擔,定意完成上帝在他身上的旨意。他雖是上帝的兒子,卻不以此為理由逃避,主動走向生命最終的使命,即便是一條充滿苦難與死亡的道路。面對天父的安排,他選擇完全的順服,為的是要成全上帝在他身上,救贖人類,使人與上帝和好的心意。
進入十架的苦難前夕,群眾歡呼「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處有榮光」,令人想起30多年前在伯利恆的郊外,也有一群天使對著牧羊人報好消息,頌讚「在至高之處榮耀歸於 神!在地上平安歸於他所喜悅的人」(路2:14)。這位君王,他原是為這苦難而生,原是為這苦難而來。只有藉著他,天上的和平才能歸於地上的人
然而,耶穌的順服與人的拒絕和誤解,形成極大對比。達官顯要無法認同這樣的君王,因此要耶穌「責備你的門徒吧!」,但耶穌深知這個時刻在永恆裡的意義,因此說「這些人若閉口不說,石頭也要歡呼起來」。而普羅大眾在此歡呼,卻是對這君王的誤解,因看見他先前所行的神蹟奇事,所以他們期待這個騎驢進城的君王能帶來外在國度的復興;但不久後,他們期待落空時,歡呼聲成了「釘死他」的咒罵聲。非常諷刺的是,原本應該是被稱為「平安之城」,最能顯出上帝公義與臨在的耶路撒冷聖城,卻成為這位君王的受苦受難之地。
三、為上帝的家哀哭的君王
聖經接著說「耶穌快到耶路撒冷,看見那城,就為他哀哭」(路19:41)。聖經裡耶穌兩次哭泣,一次在拉撒路死亡時,一次就在這裡,為著耶路撒冷聖城。聖經學者告訴我們,耶穌在這裡的哭泣,是非常激烈哭泣,哭到胸膛大力上下起伏的程度,顯示一種痛苦異常的哀哭。耶穌說:「但願你在這日子知道有關你平安的事…。」(路19:42)這位君王為聖城哭泣,不只是預言這上帝的家不久後將會面對戰爭的毀滅,更是因為他們拒絕耶穌,拒絕上帝的愛,沒有看出耶穌才是真正平安的源頭,因他們「不知道蒙眷顧的時候」,棄絕上帝的恩典,自然也被上帝所棄絕。
上帝的家,原是應該歡迎上帝居住,彰顯上帝心意與屬性的地方,但若拒絕耶穌作王,徒有宗教外表與敬拜儀式,卻沒有敬拜的真實內心;徒有屬靈的知識,卻沒有真正讓基督作王的生命,便扼殺了上帝的話語與真理,只能任由耶穌為其哀哭。上帝的家不只是耶路撒冷聖城,也是教會,延伸出來教會也是我們自己。在受難週的第一日,求神幫助我們從新檢視我們的教會、我們自己,透過在受難週的靈修與特別的禮拜聚會,不只默想耶穌基督這位君王為我們所成就的事,更立志讓他進入我們生命中,成為真正居住的王。看!我們的王,定意來到我們當中,我們是否真正歡迎他作王,讓天上的和平歸於地上他所喜悅的人。
瀏覽次數: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