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成

收成

主講人 / 作者: 
許承道牧師
佈道日期: 
2017-10-01

約翰福音四:31-38

今天主日禮拜中舉行聖禮典(洗禮、聖餐),我們仍然以約翰福音四章2-42節「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生命會遇的故事,來學習信仰與生活的功課。同時,今天要舉行會員和會,改選半數的長老與執事,求主聖靈住在我們心裡,使我們同心合意、見證「基督是主」。

一、收割與收成

Harvest,中文聖經翻譯成收割,而「割」是有審判的意思:「…伸出你的鐮刀來收割吧,因為收割的時候已經到了,地上的莊稼已經熟透了。」(啟十四:15)Harvest譯為收成,有高興成功之意。今日禮拜中舉行聖禮典,對受洗的兄姊而言,是屬靈生命的收割--在經歷上帝的恩典與基督的愛之後,「頓悟」自己是上帝的兒女;對咱教會來說,更是在兄姊的彼此陪伴關心、互相激勵教導後,歡喜迎接受洗兄姊進入上帝的大家庭裡,是一件美好的收成。

今天耶穌也對門徒說:「你們不是說『到收割的時候還有四個月』嗎?我告訴你們,舉目向田觀看,莊稼熟了,可以收割了。」(約四:35) 耶穌和門徒在敘加井旁,看見才撒種不久、還有四個月才能長熟的綠麥田,同時看到因為這撒瑪利亞婦人跑去城內招呼眾人、眾人從城內跑出來。顯然,耶穌要帶領學生看到麥田莊稼(尚未成熟)背後的生命莊稼(渴慕的靈魂),這是「屬靈異象」--每天的生活中,看見周遭所遇見的人都是上帝所愛的靈魂。屬靈眼光會改變我們和對方的互動、談話,會改變我們和對方的關係。

馬太說這種眼光是牧者關愛的屬靈眼光:「35耶穌走遍各城各鄉…。36他看見一大群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無助,如同羊沒有牧人一樣。」(九:35-36)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功課,看看周遭哪些人是困苦流離、哪些人有屬靈的需要。上帝若給你有這樣的眼光和機會,就要把握住,「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卻沒有一人能看透他。」(林前二:15)

二、門徒與婦人

耶穌的學生和井邊的婦人,他們在面對生存需要--口渴要喝水、飢餓要吃食的問題時,都進、出敘加城,婦人是拿水瓶出城來取水,學生則進城去買食物。在故事中,學生將食物緊抱著請老師吃,他們的態度是速去速回、吃飽就離開,趕緊前往加利利;婦人則是將滿足生活口渴需求的水瓶撇下,跑去城內傳報她看見彌賽亞,並找眾人一起來看是真是假。而耶穌認為雖然只是路過撒馬利亞,只要有人能夠信福音,祂也要在那裡做工,

這中間牽連著撒種與收成的不同,撒種者要準備土地、整理開墾、去石刨土,這個預備做的越好,撒種所收成的機率就越大:「他刨挖園子,清除石頭,栽種上等的葡萄樹…」(賽五:2)。收成者也不是只有收成,他必須將收割下來的穀物「打穀、曬乾、篩選」,才能收成放進穀倉內,不要的雜物則是燒掉:「當收割的時候,我會對收割的人說,先把雜草拔出來,捆成捆,留著燒,把麥子收在我的倉裏。」(太十三:30)門徒與婦人,有撒種』有收割;撒種是憑著信心去撒種,收割是憑著感恩來收割。

三、收成與撒種

上帝創造時(包括造人),就在撒種與收成之間定下自然律,讓我們可以從中學到屬靈的功課:

  1.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植物基因遺傳學的定律,聖經說各從其類:「於是地長出了植物:含種子的五穀菜蔬,各從其類;會結果子、果子裏有種子的樹,各從其類。」(創一:12) 在屬靈的世界,上帝也設下相同的因果律:「順著肉體撒種的,必從肉體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加六:8)
  2. 此時撒種、彼時收成。這是植物成長的定律,從撒種到收成要經過一段固定的時間,好讓種子可以生根發芽、抽苗吐穗、開花結實。因此:「你們要忍耐,…農夫等候著地裏寶貴的出產,耐心地等到它得了秋霖春雨。」(雅五:7)因此:「我們行善不可喪志,因為若不灰心,到了適當的時候就有收成。」(加六:9)
  3. 撒種量少、收成倍增。這是植物繁殖定律,是上帝所賜的祝福:「上帝賜福給他們,上帝對他們說:『要生養眾多,遍滿這地,』」(創一:28) 這也是農夫耕種的動機與期盼。主耶穌在撒種的比喻,說:「又有的落在好土裏,就結出果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太十三:8)
  4. 少種少收、多種多收。是投資報酬的比例原則,保羅提醒屬靈實踐的實況:「6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7各人要隨心所願,不要為難,不要勉強,因為上帝愛樂捐的人。8上帝能將各樣的恩惠多多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做各樣善事。」(林後九:6-8)樂意捐獻、喜愛施捨的人,常常經歷所撒出去的善種,經過上帝的祝福與奇妙帶領,帶給我們意想不到更大、更廣的恩典與豐盛。
  5. 這人撒種,那人收成。這是蝴蝶效應原則,耶穌說:「我差你們去收你們所沒有辛勞的;別人辛勞,你們享受他們辛勞的成果。」(約四:38)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聖經說:「耶和華-你的上帝,他是上帝,是信實的上帝。他向愛他、守他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直到千代;」(申七:9)

耶穌在井旁向撒馬利亞婦人撒種,這位婦人接受耶穌是彌賽亞、是救主,所以撒種和收成同時發生;婦人接受後將這恩典好消息告訴眾人,她成為撒種者;有許多人跟著婦人出城來看,耶穌就叫學生一起幫忙收成,他和學生「就在那裏住了兩天」(約四:40),幫助那群人認識並接受耶穌的救恩;這群敘加城信主的人之後也成為種子、成為撒種的人。每一次的收成就是下一波的撒種。願主賜福保守今日受洗的朋友,也賜福眷顧我們每一位同心敬拜、謙卑領受的兄姊,使我們得著豐盛活水,常常參與收成。

【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的保守,讓我們聚集在這裡,歡迎新朋友的加入,為著今天的聖禮典感謝祢,也為著今天的信息感謝祢。知道我們當中有人做撒種的,有人做收成的,也有人澆水、有人拔草,最重要的是讓這些種子能夠長大,在收成的日子,歸榮耀給上帝。不論我們是撒種的、還是收成的,都能夠等候、忍耐、感謝、謙卑。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思想與分享】

  1. 在你生命中,曾經有過「收成」的體驗嗎?在學業、職場、理財、養育、恩賜運用…各方面。
  2. 栽種與收成之間的自然定律,在靈性上的提醒,那一項我比較有體會?
  3. 信主(收成)之後,我如何成為撒種(分享福音)的人?
分享此文 ➤

瀏覽次數: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