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教會
健康的教會
主講人 / 作者:
許承道牧師
佈道日期:
2014-10-12
健康的教會
弗四11-16
教會增長之父馬蓋文牧師Donald McGavran(1897-1990)於1959年提出「教會成長理論」,影響了當時全世界的教會,強調教會應該要成長(Church Growth);到1980年代,他大聲呼籲新策略:不追求(單一)教會增長,而是以教會倍增(Church Multiplication),即拓殖教會為目標。當時德國有一位年輕的神學家史華茲Christian Schwarz(1957-)則認為,教會追求的應該是健康,教會健康自然就會成長,成長卻不一定健康:「全身都靠祂(基督)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四:16)漸漸地,許多教會訂定目標時,從追求成長改為追求健康,直到今日,幾乎所有的教會都強調健康的重要。
一、健康的定義
世界衛生組織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定義健康是:「身體、心理與社會的完全安適狀態;不僅僅只是沒有疾病或虛弱的狀態。」從這定義,看到兩種健康觀:「終極理想盼望(Ultimate Ideal Hope)」與「最佳現實適應(Optimal Real Cope)」的兩種健康觀;前者是指身體肌肉發達、身形完美壯碩的最高身體狀態,後者是指目前的狀況所能夠達到的最佳適應狀態,每一個人因為現實狀況不一樣,因此健康的標準就會不一樣。
教會為何要講「健康」呢?因為教會被比喻成「基督的身體」,基督是頭,身體必須要跟頭連結起來,才算是一個完整的身體,這身體是歸屬於基督的:「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弗四:15),「你們受洗歸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加三:27)任何肢體一旦和中樞神經脫離,就不算身體了,因為不受中樞神經的管制,沒有辦法動作和存活,所以我們和基督的關係是歸屬(Belong)關係、並且必須要連結在一起(Connection)。
前面提過世界衛生組織定義健康,認為健康是一種「狀態」,是靜態的東西,所以你可以擁有、也可能失去健康。與健康相對的是疾病,因此人有兩種狀態,一是健康的人,一是生病的人。這樣的定義認為健康是可以擁有、或失去的東西。但是,身體健康的程度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隨著時間在改變的,需要把時間因素加進來。健康與否,不是二分法,而是狀態的相對性,是比較的、層次的、連續的,是我的今天與昨天,或是我與你的相對性。
世衛組織認為健康不只是身體的層面而已,還有心理和社會的層面,所以健康其實是三個向度的。你所處的社會環境會影響你的心理,心理會影響你的生理,生理會影響你的社會環境,三者是互相影響的,這是立體軸線的空間。但是對宗教來看,我們還有靈裡的第四度,甚至制度、生態的延展,因此,健康是極其複雜、奧秘的生命時存。
二、健康的教會
健康的定義在我們的信仰裡面也可以有兩種說法,其一是:「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太五:48)這如同「終極理想盼望」的健康觀,是我們的目標;另外是:「我們到了什麼地步,就當照著什麼地步行。」(腓三:16)這是實踐上「最佳現實適應」的健康觀。我們的信仰要有終極理想,也要抱持「實際上你能做到的最好程度就好」的盡力觀念。
健康的教會是「祂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上帝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弗四11-13)
教會健康和身體健康一樣,必須:1.生理肢體合一和諧,「我在他們裏面,祢在我裏面,使他們(門徒)完完全全地合而為一」(約十七23);2.心理情緒平安喜樂,「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約十四27)「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腓四:4);3.心靈悸動敬畏事奉,「只要你們敬畏耶和華,誠誠實實地盡心事奉他,想念祂向你們所行的事何等大」(撒上十二:24);
4.人群關係愛鄰如己「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路十:27)5.社群政治公義憐憫,「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六:8);6.生態環境忠心管家,「誰是忠心有見識的僕人,為主人所派,管理家裡的人,按時分糧給他們呢?」(太24:45)。
三、健康教會的行動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身體是有許多肢體的;身體若健康就會長大成熟。要身體健康必須各肢體連繫得宜、發揮功能:「全身都靠祂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健康)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教會)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4:16),在幫助中彼此會長大,遇到困難時大家一起受苦,這是動態加上靈理向度的健康觀念,「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林前十二:26)
對佛洛伊德的印象,以為他只談心理、精神與性。但是發現他曾說過:「The two hallmarks of a healthy maturity are the capacities to love and to work.(健康成熟的兩個標誌是:愛人與工作的能力。)」類似表達為:「精神健康的人,總是努力的工作並且愛人;只要能做到這兩點,其它的事就沒甚麼困難的了。」這句話的健康觀念,不是檢測你有多健康,而是你健康以後要做什麼?
佛洛伊德認為健康的目的是為了要好好工作和愛別人。所以健康不應該是目的,如果一個人說要追求健康,卻沒有目標,這種健康是有問題的、是自我偶像化,因為健康不應該是最終追逐的目標。健康是為了要輔助達到目標,而這個目標是我們可以為它,付出代價、將自己擺上。有位牧師說:「健康就是一種潛在能力,你可以拿來奉獻(Potential Dedicate Capability)。」佛洛依德認為,奉獻的對象就是愛(人際關係)和工作:一個人好好地工作、好好地維護人際關係,這是健康的目的。
對基督徒而言,人生最高的目的是:「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十二:1)這事奉包括好好地工作(善用恩賜、忠心管家、參與服事)、好好地愛人(彼此/關係的功課),好好地敬拜上帝,這是理所當然,是上帝所喜悅的。
思考與分享
- 為身體健康感謝,為軟弱病痛的兄姐肢體代禱,都能得到靈裡的平安喜樂。
- 請分享我對生命健康有何新的了解或看法?明白並實踐:追求健康的目的是要服事人、愛人。
瀏覽次數: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