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上帝交談
與上帝交談
主講人 / 作者:
許承道牧師
佈道日期:
2014-08-24
與上帝交談
路加十一:1
在基督徒的信仰中,禱告是與上帝交談(或稱之為「交通」),交談內容是讚美感謝、祈求懺悔,有時是表達祈禱者的思想或願望。聖經說:「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上帝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四6-7)經常禱告其心思意念必蒙主保守,並且增進和上帝之間的情誼。
耶穌說:「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僕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稱你們為朋友;因我從我父所聽見的,已經都告訴你們了。」(約十五14-15)上帝是我們的好朋友,朋友不會只在需要幫忙時才交談,反倒會互相關心,無所拘束地向對方說出自己的想法、憂慮和感受,這樣情誼才更牢固。上帝是靈,有實存的意念思想和感情,基督徒通過禱告向天父訴說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和上帝的關係就更親近,祈禱是與上帝保持良好關係的重要方式。
聖經記載「耶穌在一個地方禱告;禱告完了,有個門徒對他說:「求主教導我們禱告,像約翰教導他的門徒。」(路十一1)讓我們看到:耶穌禱告,並且耶穌教導學生禱告的功課,我們從中學習。
一、交談時刻
急難時刻、情急之時,人類最自然的呼求就是禱告了。需要幫助、呼喊求救時,人類經驗的有力膀臂就是父親阿爸,因此聖經說:「…所受的乃是兒子的心,因此我們呼叫:『阿爸!父!』」(羅八15b)有一次學生們在加利利湖的船上,看見耶穌從湖面走過來,彼得滿有信心認出耶穌就跨出甲板,在湖面上向著耶穌走過去。但是因為風浪大,心甚害怕,將要沉下去,便喊著說:「主阿,救我!」(太十四30)這是人類危險情急時的禱告,無關受洗與否,不論是哪一宗教,都會向那權能者發出求救呼喊。
滿懷感恩時,我們會說出感謝禱告,尤其是祈求幫助得應允時,會從心底發出感動、感激之情來感恩。有一次主耶穌差派七十個學生,兩人一組出去傳福音;過一陣子,學生們歡歡喜喜地回來,說:「主啊,我們藉著你的名發命令,連鬼也服從了我們!」就在這時候,耶穌在聖靈的感動下充滿著歡樂,說:「天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謝你;」(路十21)經驗到上帝聽你的祈禱,並且施恩與你時,會有感恩的祈禱。急難祈禱、受恩感謝,這是生命應有的平衡。
身處掙扎、疑惑不明時,我們也會來到上帝面前,問說:「為甚麼?」甚至會問:「為何是我?」這樣的禱告可以嗎?質疑、甚至質問上帝,這是禱告嗎?主耶穌就曾經跟上帝爭執過,在橄欖山的客西馬尼園內,耶穌為了即將面對的十字架釘刑,甚至三次祈禱上帝的憐憫:「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太廿六39、42、44)掙扎之後,耶穌說:「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祢的意思。」最後當耶穌被釘掛在十字架上時,大聲禱告:「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就是說:「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甚麼離棄我?」耶穌在跟上帝說:「為甚麼?!」我們人生旅途中必有此疑惑掙扎時,這是真實的禱告,不用懷疑、擔心上帝不高興,你可以將無法接受、不能明白的事,帶到上帝面前。
傾吐心意時,詩篇說:「你們眾民當時時倚靠上帝,在祂面前傾心吐意;」(六二8)這是如同呼吸那麼自然的禱告。親子之間,夫妻牽手,知己朋友,都是傾心吐意的夥伴,這是平常累積的互動,是「談心」的功課。上帝喜歡我們和祂交談、談心,不為甚麼,就是說出心裡的話而已,這是最親密真實的關係。
二、聽主心意
主耶穌提醒我們,禱告是以心靈誠實與上帝交談,不要落入沽名釣譽、指桑罵槐的陷阱。耶穌說:「你們禱告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愛站在會堂裏和十字路口上禱告,故意叫人看見。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太六5)這不是犯罪(若是,就不會有「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卻很可惜。與上帝交談若沒能體會「談心」的好處,只是要讓人知道我有禱告、我很會禱告,那就失去禱告的意義。
有一個法利賽人到聖殿裡面禱告:「上帝啊,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路十八10-11),一開始提到自己,還算不錯,但是接下去卻是在罵別人,損人以抬高自己,甚至將身邊正在敬拜祈禱的弟兄、都罵進去,這就非常不好了。牧師、長執、同工在帶領眾人禱告時,就會特別注意不要利用禱告來罵人,或是貶抑在軟弱困境中的兄姐。
耶穌曾說:「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太六7)重點不在話多話少,而是在「必」這個字上。「必」字就是一定會的意思,也就是說只要我掌握秘訣來禱告,上帝一定聽我的。當人有這個觀念時,禱告就變成阿拉丁的神燈,由我來操控精靈、告訴上帝該怎麼作。其實,禱告是與上帝交談,更是聆聽上帝心意的時刻,如果禱告沒有給我們生活、生命帶來改變,就是信仰與生活越行越遠、沒有關係,這是很可惜的。
三、學習禱告
學生說:「求主教導我們禱告。」主耶穌教導說:「我們在天上的父,」(太六9-13)前面三項是「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後三項是「上帝供應所需要的」:
願人都尊祢的名為聖--仰望信靠,讓我的生活都榮耀主名,並傳福音領人歸主;願祢的國降臨--讚美敬拜上帝大能,在社會作光作鹽,彰顯上帝慈愛公義;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學習明白上帝心意,願意順服上帝旨意;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對上帝的供應常常感恩,並與鄰舍分享主愛;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人的債--認罪求赦免,學習饒恕人,反省是否有尚未悔改的罪;不叫我們遇見試探--祈求祝福,求主助我過聖潔的生活;救我們脫離兇惡--不論日子如何都決心靠主得勝;
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您的,直到永遠--全心追求上帝國和義,將當得的榮耀歸主。
聖經說:「舉起聖潔的手,隨處禱告」(提前二8),有一幅「禱告的手」,提醒我們禱告的內容:1.大拇指是讚美,如同比「讚」的手勢,「讚美耶和華,在神的聖所讚美祂,在祂顯能力的穹蒼讚美祂!」(詩一五O:1)。2.食指就是感謝,「我要稱謝祢,因我受造奇妙可畏;祢的作為奇妙,這是我心深知道的」(詩一三九14)。對神的「是」,我們讚美,對神「作為」,我們感謝。3.中指是認罪,表示自我中心的凸出,「我向祢犯罪,惟獨得罪了祢,在祢眼前行了這惡」(詩五一4)禱告帶出自我反省的功課。4.無名指是代求,不論知名或不知名,「所以你們要彼此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五16)。5.小指是為自己禱告,「你們祈求,就給你們開門;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太七7)從「祈求」、「尋找」,到「叩門」,表達一個人的迫切心,這是跟神之間的關係越來越親近、越迫切的意思。6.手掌是指聆聽,它的面積和五根手指頭加起來的面積,一樣大,代表聆聽的重要性,「求祢使我清晨得聽祢慈愛之言,因為倚靠祢,求祢使我知道當行的路,因我的心仰望祢。」(詩一四三8)
思考與分享:
- 分享與主交通的經驗,話語的禱告、或靜默的禱告。
- 學習每天以「主禱文」的每一項主題,來反省當天的生活。
瀏覽次數: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