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爸的心
阿爸的心
主講人 / 作者:
許承道牧師
佈道日期:
2012-08-05
阿爸的心
馬太六:9、路加十五:11~20
今天在主日禮拜中,教會特別以「父親節」為念,來感謝上帝賜予每個家庭有「父親」。雖然大家對「父親形象」有不同的感情與領受,但是通過聖經的啟示,讓我們能跨越人的有限,信靠那位「我們在天上的父」上帝。
主耶穌在教導門徒禱告時,要他們一開口就說:「我們在天上的父」(太六9),點出在約翰福音十七章所的禱告,他與上帝、與學生之間的生命關係:「我已經把你顯明給他們;我將繼續這樣做,為要使你對我的愛能生長在他們的生命裏,我也在他們的生命裏。」(十七26)從「天父上帝」,來看主耶穌在今日經文中告訴我們的「阿爸的心」。
浪子回頭
今年(2012年)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神學院入學考試的聖經科目中,有一道題目如此問:「路加福音十五章的主題與信息」。有些考生想不起路加福音十五章是記載甚麼內容?看著題目,越想越模糊,只好跳過看下一題。有人則記得是「浪子回頭」的故事,就此印象去充分發揮。這題目真的有挑戰性,它在檢視我們對上帝話語的熟悉深度。
今日所讀的經文是路加福音第十五章裡的一段,路加十五章有人稱它為「福音中的福音」。無論是領受,或是宣揚、分享,這段經文最能表達基督信仰的核心---上帝的愛。經文裡有三個失而復得的故事,3至7節講到一百隻羊中有一隻走失了;8到10節提到一位婦人尋找十個銀幣中遺失的那一枚的故事;11至32節就是今天讀經部分,講到浪子回頭的故事。這三個比喻又稱為失而復得三部曲,無論是一百隻的一隻、十枚銀幣中的一枚,或是二個孩子中的一個,其共同主題是遺失後再尋回,出走的再回轉過來。
今日經文11節應該讀到32節,浪子回頭的比喻在傳統的解釋上,將焦點放在浪子身上。故事說道有兩種人:大兒子代表世界眼光的好人,也就是耶穌所說的法利賽人,而浪子代表世人所說的壞人,就是耶穌所說的娼妓稅吏;父親代表上帝,他的愛永遠不改變。
二兒子主動要求分財產,牽涉猶太律法的規定,一個父親是不能隨意處置他的產業。父親死後,大兒子按例可取得三分之二,小兒子則承受三分之一(申廿一17)。父親若想早點休息,在死前便把產業分給兒子是可以的,但是父親有權支配,兒子也不能把財產賣掉,只有使用權。今日經文中的小兒子賣掉財產在當時是很不尋常,也是大逆不孝的。他跟父親開口:「爸爸,請你現在就把我應得的產業分給我。」其實就是向父親說:「現在就把我當得的那一份產業給我,反正在你死後就是我的。」
從「浪子回頭」到「慈愛的父親」
三個比喻都強調主人/父親的態度,不論是一百隻羊、或是十個銀幣,或者是父親,他們都為失而復得這件事,邀請朋友、鄰居家僕一起慶祝高興。耶穌藉此說明上帝是如何看待我們的過錯,只要我們肯悔改,他更重視肯悔改的罪人,而且無條件讓我們恢復做上帝兒女的身分。
小兒子己成為宗教上不潔淨的人,不是因為逆父、揮霍、一文不名而成為罪人,乃是因為「那人打發他到自己的農場去看豬,他恨不得拿豬吃的豆莢來充飢;」(15-16節)犯了與豬為伍的戒律,使他不敢以兒子的身份要求被接納。小兒子「醒悟過來」、徹底悔改,只敢想著以雇工身分受雇,他就滿足,那是一個以日計算工資的工人身份。一般奴僕可以說是家庭中的一份子,但雇工是可以隨時解僱的,是莊園裡僕人中地位最低的一種,他與主人家是沾不上任何關係。
「醒悟與回家」是基督教信仰的恩寵,人生在世有如浪子遊蕩漂泊,在「叛逆、受苦、醒悟、回家」的過程,經歷上帝奇妙的恩典帶領,這也是以色列民族群體的生命歷程。人生苦樂起伏的經歷是「回家」前很重要的一個過程,醒悟後知道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就像小兒子,縱使貧病交加、路途坎坷,還是會定意向前走。
路加福音以這段充滿激動心情的父親的動作,來點出耶穌說這個比喻的中心主題:「他離家還遠,父親望見了他,就充滿愛憐,奔向前去,緊抱著他,不停地親吻。」並且馬上交代僕人動作,說:「趕快拿最好的衣服給他穿上,拿戒指給他戴上,拿鞋子替他穿上,把那頭小肥牛牽來,宰了,讓我們設宴慶祝!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復得的。」讓我們將眼光從浪子轉到「慈愛的父親」,一位完全接納浪子回家的慈愛父親,將兒子的權柄完全恢復,給予榮耀的衣服,兒子身分的戒指,家人自由的鞋子。
阿爸的心
在父親節紀念的主日,我們從這個經典比喻中來學習父親心意的兩件事。
1、路加福音將三個「失而復得」的比喻放在一起,闡明天父對每一個生命悔改/回家的看重。十五章一開始記載這段背景:「好些稅棍和壞人都來聽耶穌講道。法利賽人和經學教師們埋怨說:『這個人竟接納壞人,並且跟他們一起吃飯!』」(1-2節)那時的猶太當局看這些壞人、稅棍若有一人被定罪、驅離,天上的天使會高興歡喜的。但是主耶穌用比喻說明:「上帝的天使要為了一個罪人的悔改而高興。」(7、10節)
無論是百中一、十中一,或是兩個中的一個,上帝都看重,上帝都憐憫。每一個生命對上帝來看,都是百分之百的唯一。不管是年幼或年老、貧困或富有、當值或退休、健康或衰弱、萬人迷或無人曉,上帝都看顧,上帝都看重。
父親節讓我們換個角度看,地上的父親或許不完美,但是有天父上帝的典範與聖靈的內住,讓我們為每一位身為父親的信徒祈禱,都能夠先經歷天父的無限慈愛,然後也能成為兒女的慈父與良友。
2、今日經文的後續,第25至32節提到大兒子從農場工作回來,離家不遠就聽到音樂和跳舞的聲音,問了僕人之後,納悶變生氣,以致不願進入家門。大兒子無法體會父親:「你這個弟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復得」的歡喜,竟然忤逆父親說:「你這個兒子,他把你的財產都花在娼妓身上,現在回來,你就為他宰了小肥牛!」(30節)
父親並沒有因為兒子生氣胡言而亂了方寸,公道的父親告訴大兒子說:「孩子啊,你常跟我在一起;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我們時常看到單面向、計較曇花一現的熱鬧,就像慈父擺宴席歡迎失而復得的兒子,卻忽略那長期、又是全部的父愛:「孩子啊,你常跟我在一起;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天父阿爸的心是那麼寬廣又極細膩,知道每一個孩子的處境與需要。一無所有的二子需要的不是錢財,而是接納與尊嚴;認真持家管理祖產的長子,需要的是一份確定的承諾。主耶穌的比喻讓我們看到天父阿爸在慈愛與公義的拿捏準度,不放棄任何一個,並且以最好又最適當的恩典待之。
3、阿爸的心跟著孩子的成長在調整,讓每個階段都能得到最適當的養育。當二兒子要求分產業時,父親知道孩子當下所缺少的就是「受苦」,雖然心不捨,甚至生氣,仍然給孩子財產。當大兒子賭氣不進房子時,父親給予承諾。其實,兩個孩子都是浪子,小兒子是人離開父家,大兒子是心不在家、如浪子般魂遊家外。
今天我們似乎較容易定義或認定「誰是浪子」,但是誰是大兒子呢?是否許多時候,指著別人跟上帝說:「你看,你這個兒子…」。大兒子更需要安靜謙卑來貼近阿爸的心意,因為「你常跟我在一起;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真實的在一起,真實的所有一切。兩個人都經歷了「叛逆、受苦、醒悟、回家」的過程。
願阿爸上帝的慈愛公義常住在每位信徒的家,常住在每個人的心裡。
瀏覽次數: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