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和好
重建和好
主講人 / 作者:
許承道牧師
佈道日期:
2015-08-23
重建和好
尼希米記五:1-13 羅馬書十四:19
「人重視工作,可是上帝看重工人。」一個在意工作,一個在意工人;一個看重表現(Performance),一個在意人格(Personality)。今天所讀經文告訴我們,尼希米面對的困難不只是硬體城牆的建造(工作),而是他們彼此的關係(工人)出了問題。部分工人的生活窮困,有人卻趁機利用他們的困境來賺取利息,因而引起內部的衝突,這樣的不和,比外來的困難還嚴重。
「第五縱隊」是西班牙內戰(Spain Civil War, 1936-1939)時,保守派將軍Emilio Mola(1887-1937)想用軍隊的力量把政府拉下台。軍隊包圍首都馬德里(Madrid),進攻以前他講了一句話:「我有四支縱隊正開往馬德里,而第五支縱隊會從城內奮起」。尼希米現在所面對的問題就是「第五縱隊」--內部出現狀況。
一、失和的原因
尼希米記五章分為三段,1-5節、6-13節、14-19節。第一段敘述衝突,第二段說明處置過程,最後是尼希米個人的回憶記錄。
第一段描述在耶路撒冷重建城牆的猶太人對困境的抗議聲:「百姓和他們的妻子大大呼號,埋怨他們的弟兄 猶太 人。」這和社會與經濟的不公義大有關係。首先是:「我們和兒女人口眾多,必須得糧食吃,才能活下去。」(2節) 這些人沒有錢、沒有田產、只有眾多人口。雖然很想與眾人一起蓋城牆、一起奉獻,但是家裡有困難,必須另外去謀生。
其次是:「我們典押了田地、葡萄園、房屋,才得糧食充飢。…我們典押了田地、葡萄園、房屋,才得糧食充飢。」(五:3-4)他們比第一種人好一些,他們有田產;但是要繳利息,要納稅,時間一到,就要跑銀行3點半,就要繳土地稅。雖有田產,但是為了填飽肚子或是納稅,只好拿田產去抵押、借錢,利息1%(五:11),若是月息,一年就12%,這實在是高利貸。那時耶路撒冷被外邦人統治,「也曾有強大的君王治理 耶路撒冷 ,統管 河西 全地,人就給他們進貢、納糧、繳稅。」(拉四:20)
最糟糕的是:「看哪,我們卻要迫使兒女作人的奴婢。我們有些女兒已被搶走了,我們卻無能為力,因為我們的田地和葡萄園已經歸了別人。」(尼五:5)這在許多國家、古今時代都一直在發生。所以他們才會抗議:沒錢吃飯,女兒救不回來,還要我去蓋城牆,我做不到,因為讓我被迫抵押女兒的人,就是和我們在一起蓋城牆的這些同工。
二、處理衝突
第二段是五章6-13節,面對百姓內部衝突,尼希米如何處置。
「我聽見他們的呼號和這些話,就非常憤怒。我心裏作了決定,就斥責貴族和官長,對他們說:『你們各人借錢給弟兄,竟然索取利息!』於是我召開大會攻擊他們。」(6-7節)尼希米的第一個反應是「非常憤怒」、義憤填膺,在不應該取利的地方取利,使尼希米大為光火。就像主耶穌在聖殿看到供外國人禱告的外邦人院,擠滿「賣牛羊和鴿子的,還有兌換銀錢的人坐著」,使人無處、無法禱告,就把牛羊都趕出聖殿,倒出兌換銀錢之人的銀錢,推倒他們的桌子,說:「把這些東西拿走!不要把我父的殿當作買賣的地方。」祂的門徒就想起經上記著:「我為你的殿心裏焦急,如同火燒。」
生氣歸生氣,尼希米很快安靜下來「心裏作了決定」,心中籌劃,希伯來原意指「冷靜的深思熟慮」,先了解情形,再決定怎麼處理。箴言說:「不輕易發怒的,勝過勇士;控制自己脾氣的,強如取城。」(十六:32) 問題確實令人生氣,但不要馬上爆發,反倒考慮清楚後就能領受上帝啟示的解決方案。
尼希米先「斥責貴族和官長」,再「召開大會」。直接指責糾正是不容易的事,這是出自愛弟兄的勸勉。耶穌說:「若是你的弟兄得罪你,你要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起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就贏得了你的弟兄;」(太十八:15)每個人都有價值觀、習慣、態度的盲點,當面溝通、澄清、提醒,是回復和好的必修功課。
勸勉後,尼希米召開和會,分享異象與挑戰:「我們已盡力贖回我們的弟兄,就是賣到列國的 猶太 人;你們還要賣弟兄,讓我們去買回來嗎?」(尼五:8) 從巴比倫回來時,知道有很多人因為窮困在國外作奴隸,尼希米花錢將這些人買贖回來,帶他們一起來建造城牆;哪裡知道今天竟然有貴族和官長把自己人當奴隸,要賣掉他們!同樣是親族,不應該把他人當奴隸。尼希米「召開大會攻擊他們」,公開指出錯誤之處,並且邀受害百姓一起討論,而不是私下處理。
大會討論後有了共識:「就在今日,你們要把他們的田地、葡萄園、橄欖園、房屋,以及向他們所取銀錢的利息、糧食、新酒和新油,(百分之一的利息)都歸還他們。」(五:11) 貴族和官長也答應把多取的以及利息都歸還百姓。正如出埃及記說:「我的子民中有困苦人在你那裏,你若借錢給他,不可如放債的向他取利息。」(廿二:25)對方若是跟你融資去賺錢,這收取利息沒話說;而聖經的意思是,生活困苦已經快餓死的,那就不是借錢還錢的問題,是存活的關鍵,這種情況理當無息貸款。重建城牆的百姓就是後者。
最後,尼希米要求貴族長官起誓「說到做到」,並且邀請祭司來見證,「人若向耶和華許願或起誓,要約束自己,就不可食言,必須照口中所出的一切話去做。」(民卅:2)祭司並且主持感恩禮拜,當日的會眾裡面應該有很多是欠債借貸、不得不抵押兒女去當奴隸的人,如今子女能恢復自由,大家都很高興以讚美來感謝上帝:「全會眾都說:『阿們!』又讚美耶和華。」(尼五:13)
三、重建和好
尼希米記可說是個人的日記,所以第三段、五章14-19節是他的反省記錄。
1.捨棄權力立典範。尼希米從書珊出發前,國王允諾供應他一切所需,還派兵丁一路保護他,所以,雖然省長可以合法跟百姓抽稅,但他沒有那樣做,留下很好的榜樣,應該拿的沒有拿,我們稱之為「自願捨棄權利」(Right to give up right):「自從我奉派作 猶大 地省長的那日,就是從 亞達薛西 王二十年直到三十二年,共十二年之久,我與我弟兄都沒有吃省長的俸祿。」(五:14)也就是省長及各部公務員都沒有拿薪水,以減輕老百姓的負擔。尤其在「以前的省長加重百姓的負擔,向百姓索取糧食和酒,以及四十舍客勒銀子,甚至他們的僕人也轄制百姓,」(15節)的風氣下,尼希米的做法更難能可貴,甚至得罪其他省長或使部下少了油水。他捨棄權力、立下使人甘心跟進的典範。
2.慷慨分享全委身。因此尼希米不只沒拿薪水,還慷慨地跟人(特別是做官長的)分享他所擁有的,以身作則,獻金獻力:「我也努力修造城牆。我們並沒有購置田地,我所有的僕人也都聚集在那裏做工。除了從四圍列國來的人以外,有 猶太 人和官長一百五十人與我同席。每日預備一頭公牛,六隻肥羊,又為我預備飛禽;每十日一次多多預備各樣的酒。」(五:16-18)跟隨他的僕人、部下都「撩落去」,全然委身做工去。
3.敬畏上主享神恩。尼希米能夠不隨波逐流、貪合法名利,是「我因敬畏上帝不這樣做。」(五:15)人如果知道有上帝、認識上帝、敬畏上帝時,必定不會隨心所欲地我行我素、自我感覺良好。基督徒若是對上帝有多一分敬畏,我們的盲點、所做的惡事就會少很多。尼希米記寫得很詳細,何時起床巡視城牆,誰負責哪一段,都是尼希米個人的紀錄,他不是為名聲而做,他是因敬畏上帝而如此行,所以尼希米只求上帝紀念他:「我的上帝啊,求你記念我為這百姓所做的一切,施恩與我。」(尼五:19)
尼希米很有智慧的處理這次的事件,化衝突為和睦。保羅說:「所以,我們務要追求和平與彼此造就的事。」(羅十四:19)這樣不但教育館(建堂)蓋起來,教會(建人)也會因此得到成全。盼望我們從中有所學習。
※思考與分享※
- 既定利益、個人情緒會造成階級裂隙和人際衝突,在你的處境中有這種情況時,你如何面對、善處?
- 尼希米處理衝突的態度與方法,讓我學習到甚麼功課?保羅的提醒呢:「務要追求和平與彼此造就的事」?
推薦信息
瀏覽次數: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