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人的教會

感動人的教會

主講人 / 作者: 
鄭頌苑牧師
佈道日期: 
2012-07-08

感動人的教會

使徒行傳二:41~47

使徒行傳二章是非常重要的一段經文,因為它記載第一場的佈道會,也記載第一間基督教會的形成。五旬節信徒經驗聖靈充滿以後,開始過著共同敬拜、共同分享的生活,所以有神學家說「聖靈是教會的母親」。教會形成以後,聖經記載說「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它在表達教會奮興的狀況猶如「磁鐵」,有充滿吸引力讓人迫切的想加入教會。

初代教會感動人的特質是什麼呢?使徒行傳二章41~47告訴我們其關鍵的原因,足為歷代教會作為提醒與參考。

1. 恆心學習 (學習的教會)

神學家加爾文認為,教會形成第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傳講上帝的話語」,上帝的話語藉著使徒的宣講,激勵人e心,親像二章27節說,初代e信徒聽到使徒的講道以後,都感覺「扎心」-意思就是感覺不安,當時清楚知道自己過犯,願意誠心悔改洗禮的人,竟然有3000多人。

這些人不是在佈道會之後就漸漸冷淡,二章42節說他們不只用心聽,又「恆心遵守」,就是在生活中,有決心、有意志來學習真理,聖經如何教導,他們就確實遵守,用行動來活出新的生命。

福音給人改舊換新的生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福音傳入去阿卡族以後,許多信主的阿卡族人,決定誡毒,他們忍受全身猶如蟲咬的痛苦,也不願意再受毒品束縛,他們既已認耶穌基督為主,就努力學習順從真理,活出新的生命,其充滿意志力的表現,令人動容。早期教會初信的信徒,也是如此努力學習真理,你也改變、我也改變,都活出充滿吸引人的新生命。

2. 彼此團契:(團契的教會)

「聖靈是教會的母親」,所以教會是受到聖靈感動的一群人。教會與其他宗教非常不同的地方,就是信徒都過著團契的生活。「團契」在希臘文的意思是「互相往來」,「教會」是一群體會聖靈與他們相互往來人,他們體會聖靈相互往來的經驗,也因著聖靈,體會彼此靈性相互往來的經驗,這種經驗,就顯現於外在的生活,過著親密的教會生活。這與其他宗教有極大的不同,許多宗教或許也有團體的活動,但是只是一種人的組織而已,並無心靈彼此契合相互往來的體會。這種經驗非常寶貴,就如詩篇133篇所寫:「看哪,弟兄姊妹和睦相處是多麼幸福,多麼快樂!這好比珍貴的香液,從亞倫頭上流到鬍鬚,又流到他的衣襟。這好比黑門山的甘露,降落在錫安的群山嶺。在那裏上主應許賜福─賜下永恆的生命。」這是其他宗教團體所無法體會與享受的。

3. 同心禱告 (祈禱的教會)

同心禱告在教會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份量。基督徒的生命是相互結連的,所以基督徒不會、也不應該自己孤單面對人生。許多見證能夠成就,攏是上帝垂聽信徒同心迫切禱告而發生。(徒一4)耶穌復活之後向門徒說:「不要離開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應許的…」,所以在耶穌升天之後,門徒從橄欖山回到耶路撒冷,在樓房「都同心合意的恆切禱告」(徒一14)。因為他們同心合意恆切禱告,我們才經驗聖靈降臨時的感動。(徒四24)當彼得、約翰因傳耶穌之名被捕釋放後,信徒們又「都同心合意高聲向神禱告」,結果「聚會的地方震動,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放膽講論神的道」(徒四31)。(徒十二5)當希律捉拿彼得在監裡, 預備在逾越節後殺他,「教會卻為他切切的禱告神」,結果主的使者在前一夜,奇妙的把彼得帶出監,繼續為主作見證。這些初代教會的見證,一再叫我們看到「同心合意恆切禱告」在教會生活的重要性。歷世歷代許多聖靈復興的工作,也是常常在同心合意的禱告中而發生。

4. 心存敬畏:(敬虔的教會)

43節記載初代信徒,因為經驗使徒行許多神蹟奇事,就非常驚惶,「驚惶」在原文的意思,是「敬畏」的意思,也就是他們體會上帝臨在,所產生敬畏的心。在希臘有真多偉大的思想家,將世間的生活,看做是在神的殿堂生活,也就是將這個世界看做是神的「聖殿」。這與基督教的信仰是非常類似的,哥林多後書六:16我們是永活上帝的聖殿。上帝說:我要與我的子民同住,在他們當中往來。我要作他們的上帝;他們要作我的子民。所以加爾文非常強調「敬虔」,不只在禮拜敬虔,在生活每一時、每一刻都過「敬虔」的生活。

5. 凡物共享:(分享的教會)

聖經記載講:「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在32節也講到信徒「交接、剝餅」,其中「交接」原文的意思就是「分享」的意思,也就是互相分享,是普遍的現象與習慣,給我們感覺特別感動的,就是主內兄弟姊妹,不只與聖靈相互往來,也彼此相互往來;不只在心靈相互往來,也在物質相互往來-「分享」,而且特別照顧那些弱勢、貧窮、出外的人。

6. 頌讚上帝:(讚美的教會)

初代信徒,因為體會教會彼此相愛與溫暖的情誼,就常常讚美上帝。「讚美」的意思是頌揚、嘉獎、尊崇、稱讚,是對某一個對象表示積極e肯定。真正得到恩典的人,心中一定充滿感恩與讚美。信徒聚集「讚美上帝」,就是表達肯定上帝在生命中的帶領。聖經詩篇是以讚美為中心。詩篇在希伯來文的名稱為Tehillim,意即「讚美的話」,他們雖然經歷人生許多變化,但是無論面對上帝的管教、責備、看顧、安慰,勸勉和鼓勵,都感謝和讚美。

讚美勝過獻祭,希伯來書的作者要我們常常以「稱頌」為祭,獻給上帝。可見讚美是獻給上帝的一種美祭。讚美是人應該有的本份,只要上帝賜給我們還有一口氣存在時,要讚美祂。讚美是敬拜上帝的行動,保羅曾寫信勸勉以弗所和歌羅西的信徒說:「當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口唱心和的讚美主」讚美可說是信徒對上帝最高敬意的工作,上帝的名因信徒的讚美得榮耀,得著高舉。大衛曾作詩說:「我要一天七次讚美耶和華。」讚美是信心得勝的記號,當一個人有了信心,就會發出讚美的聲音。

早期有一個教會曾如此說,「我是富足,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但那在金燈臺中間行走的主說,「卻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憐,貧窮,瞎眼,赤身的。」 今日祂也會對教會說同樣的話。一個感動人的教會乃是一群忠心的人,他們「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他們恆心學習、彼此團契、同心禱告、心存敬畏、凡物共享、頌讚上帝,在個人和團體生活裏,都彰顯出基督的謙卑,榮耀,和大愛。這樣的教會「主必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

分享此文 ➤

瀏覽次數: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