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神主日]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

[台神主日]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

主講人 / 作者: 
林鴻信院長
佈道日期: 
2008-11-02

5.12-6.3

5:12 看你們學習的工夫,本該作師傅,誰知還得有人將神聖言小學的開端另教導你們,並且成了那必須吃奶,不能吃乾糧的人。

5:13
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練仁義的道理,因為他是嬰孩;

5:14
惟獨長大成人的才能吃乾糧;他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
 
6:1 所以,我們應當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不必再立根基,就如那懊悔死行,信靠神、
 
6:2 各樣洗禮、按手之禮、死人復活,以及永遠審判各等教訓。
 
6:3 神若許我們,我們必如此行。

 

 

 

一、馬偕的見證

  113年前馬偕引述吳威廉的報告說:「我們盼望時候將到,台灣教會有能力支持本地各種服事,而不再需要國外的幫助,並且有能力幫助這個可憐犯罪被咒詛的世界之其他角落。」他所期待台灣教會的,首先是自立自養,而後就是「海外宣教」。

  馬偕認為宣揚福音的重點在於「人與人的接觸」,通過實際生活見證讓人跟隨基督。馬偕主張,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宣教師,因此他擔心教會只關心自己靈魂的得救:「只有當基督教信仰不只是被相信而已,而且是被活了出來,家鄉的教會或是異地的教會才能成為力量,合乎主對教會的心意。」馬偕將台灣北部宣教成果歸功於「做門徒」的具體實踐,歸主不是為了自己靈魂得救而已,而且是為了通過見證,將福音帶給更多的人們。馬偕形容,當宣教師看到所栽種的福音果子開始能夠栽種其他福音果子時,喜樂是難以形容的。   

 

 

二、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

 

 

基於愛之深而責之切,希伯來書是對於基督徒的成長提出嚴厲挑戰的一卷新約聖經。根據許多學者的研究,教會不增長的主要原因,往往在於教會本身並不想增長。同樣地,基督徒不進步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基督徒自己不想進步。希伯來書卻不斷地呼籲,個別基督徒與教會都應當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走在長大成熟的路上。

 

1.再立根基

 若是已經來到蓋房子的階段,就不需要一再地回頭去立根基,因為諸如懊悔死行、信靠上帝、各樣洗禮、按手之禮、死人復活以及永遠審判各等教訓,這些都不過是信仰的初階,包括如何轉身離開罪而轉身歸向上帝,藉由聖禮典而成為基督徒,心中存著基本的最終盼望,這些根基是向前邁進的基礎,不應當長期停留於此。

 

2.拒絕成長 

 當我們開始以「回憶」取代「展望」,以「向後看」取代「向前看」時,就開始會拒絕接受交託而承擔責任,把自己當作客人,而期待別人來服事自己。

 

3.拒絕改變 

 長老教會創始者加爾文提醒說,當我們沈溺在由遲鈍缺乏反應而來的懶惰時,這是人性當中罪惡的源頭。一旦如此,就會不斷地重覆原有的狀況,以致好像原地打轉,卻看不到任何前進的跡象。

 

 

三、從吃奶到吃五穀

1.從聽道理,到讀聖經    

吃奶的基督徒只會用耳朵,卻不動手腳,懂得道理,卻不行道理,問題在於被動。

 

2.從不老練,到練達     

 吃奶的基督徒對讀經禱告與服事聚會都生疏,缺乏基本生疏到熟練,凡是缺乏嘗試的勇氣。

 

3.從不清楚,到分別好歹 

 吃奶的基督徒對於真理不熟練,容易聽從耳語,缺乏分辨是非對錯的能力。

 

 

四、本該作師傅

 

 

從羊群裏的羊,成長成為牧養羊群的牧者。

 

1.學習付出   

 從接受到付出,「施比受更為有福」(徒二十35)。

 

2.交託責任 

 做主人,不做出外人。

 

3.從學到教   

 從學生心態到作老師的預備。

 

 

五、真正的故事尚未結束

 

  1895年四月十七日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六月二日日本開始接收台灣,在各地遭遇激烈抵抗,抗日戰爭大約延續十年,1895年十月十六日馬偕全家從溫哥華出發三度來台,從和平安定的故鄉進入了動盪不安的宣教區,《台灣遙寄》編者麥克唐納形容局勢是「戰雲遮蔽了天空」。《台灣遙寄》全書的最終一段以頌讚結束,在結束之前有一段意味深長的話:

 

「然而還有一半未能說完,這些章節只不過是零碎的。並非今日或明日這個故事就可以寫完,真正的故事尚未結束,它才正要開始,許多章節正要逐一地加上去,這些都是出自上帝那本沒有人讀過的書。台灣的根基在於上帝的旨意,就像獵戶星與昴星。上帝的旨意『即將成熟,每時每刻都在彰顯』。當我們即將再度出發前往遙遠的台灣,向前延續過去已有的事情時,為了成全上帝的旨意,將這一些從過去的歷史擷取的片段,送往我在家鄉的教會。我們並不害怕。我們的信心在於永遠的上帝。」

 

分享此文 ➤

瀏覽次數:2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