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的禱告夥伴

摩西的禱告夥伴

主講人 / 作者: 
許承道牧師
佈道日期: 
2022-03-06

出埃及記三1-12 約翰福音十七3

今年3月9日是馬偕牧師來台宣教150週年紀念日,也是咱士林教會129週年的生日。George Leslie Mackay(Má-kai 1844.3.21-1901.6.2)漢名偕叡理,父母於1830年從蘇格蘭高地移民到加拿大。馬偕在多倫多師範學校畢業,擔任小學教師六年後,進入多倫多大學Knox神學院深造,1867年再到美國普林斯頓神學院,1870年神學院畢業回加拿大,受派在多倫多New Market教會擔任傳道,隨即向總會申請要成為海外宣教師。

1871年6月加拿大長老教會總會通過馬偕的申請,並於多倫多中會封立馬偕為牧師,差派到中國宣教。馬偕遂於1871年10月從多倫多起程,搭火車、輪船,經過日本、香港、中國汕頭,於1871年12月30日抵達台灣打狗(高雄)。在南臺灣得到英國宣教師接待2個月,學習、了解台灣風土人情,於當年3月7日在李庥牧師(Rev. Hugh Ritchie,1840-1879)陪同下,搭船北上。3月9日在滬尾(淡水)登岸,馬偕的日記寫著:「有一個寧靜、清晰的聲音說:『This is the land』此地就是了。」。就此開啟前後29年(1872.3.9-1901.6.2)的北台灣宣教工作。

咱士林教會是馬偕牧師當年開拓60間教會的第47間(1893.3.9),聚會地點先後在大西路、小西街、大北路。1958年現址禮拜堂建造完成,在此處聚會到今日。在設教129週年的今日,我們以「行過歷史·邁向使命」為130週年的標語,一起《學馬偕、帶門徒、傳福音》,來回應上帝的恩典。

一、禱告夥伴

從聖經人物學習禱告,我們會從約翰福音十七章「耶穌的禱告」,或是在橄欖山「客西馬尼園的禱告」,了解耶穌對自己處境的認識,延伸出禱告的主題;至於「主禱文」,是耶穌教導門徒的禱告文,當然也是耶穌自己的禱告。聖經的禱告,其本人的「禱告文」是一種,而從處境中出發的禱告,更是我們要注意、要學習的。

11摩西對上帝說:『我是甚麼人,竟能去見法老,把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呢?』」摩西向上帝禱告,他不是一心想拒絕,只是想到過去80年,從意氣風發的王子變成逃命到曠野的老人,他已經完全失去自信,不可能承擔重責大任。

失去自信的摩西甚至跟上帝說:「主啊,求求你,我並不是一個能言善道的人,以前這樣,就是你對僕人說話以後也是這樣,因為我是拙口笨舌的。」(出四10) 事實上,司提反見證說:「摩西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說話辦事都有才能。」(徒七22) 但是上帝體貼他,因此就跟他說:「14你不是有一個哥哥利未人亞倫嗎?我知道他是個能言善道的人。…15你要跟他說話,把話放在他的口裏,我要賜你口才,也要賜他口才,又要教你們做當做的事。16他要替你向百姓說話;他要當你的口,」(四14-16) 上帝親自「教他們當做的事」,讓摩西知道,不是一個人自己孤軍奮戰,乃是有同心的團隊一起禱告;在我們的信仰經歷中,禱告夥伴讓我們經歷三一上帝的生命關係。

二、「我必與你同在」

摩西的禱告最重要的是經歷到上帝的應許:「我必與你同在」,而且是在敬拜服侍中:「你把百姓從埃及領出來之後,你們必在這山上事奉上帝。」

一開始摩西對上帝認識不多,又不好意思問,就將問題推給以色列百姓:「看哪,我到以色列人那裏,對他們說:『你們祖宗的上帝差派我到你們這裏來。』他們若對我說:『他叫甚麼名字?』我要對他們說甚麼呢?」(出三13) 不好意思直接問,就推說是幫朋友問的;其實摩西很聰明,是找藉口來更認識上帝。耶穌強調認識真神的重要:「3認識你—獨一的真神,並且認識你所差來的耶穌基督,這就是永生。」

摩西的禱告顯明有夥伴在一起,然而在人的陪同之外,更重要的是上帝的同在,「上帝同在」的憑據不只是「在一起」,而是「我差派你去」。執行任務、宣教行動、完成使命都是動態的記號,是差派者(下命令者)同在、同行的證據。

摩西禱告說:「12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詩九十) 數算日子就是盤點感恩。時常有人高談闊論卻不著邊際,對曾經走過的每個日子,未曾數算,不會感恩。就算有所謂的「靈修生活」,卻因為沒有順服的回應,因此在以「我」為中心的工作、服侍中,會覺得氣餒憤怒。上帝說:「我必與你同在」,是以上帝為主、為中心,必定會在數算盤點的過程中,看到上帝差派許多禱告夥伴、服侍團隊,讓我們一起經歷「我必與你同在」的禱告生活,如同保羅的見證:「上帝使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上帝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羅八28)

分享此文 ➤

瀏覽次數: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