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架的愛
十架的愛
主講人 / 作者:
許承道牧師
佈道日期:
2017-04-16
十架的愛
腓立比書二:1-11
馬可福音一開始記載:「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一:1)在最後一章述說耶穌復活時,天使的吩咐:「7『他(耶穌基督)要比你們先到加利利去,在那裏你們會看見他,正如他從前所告訴你們的。』」(十六:7)而在耶穌升天後門徒的行動:「19主耶穌和他們說完了話以後,被接到天上,坐在上帝的右邊。 20門徒出去,到處傳福音。主和他們同工,藉著伴隨的神蹟證實所傳的道。」(十六:19-20)
一、福音的核心
馬可以「去與主相遇、去傳好信息」作結束---去加利利與主耶穌基督相遇,去普天下到處傳耶穌復活的福音。所以,結束是另一個開始(Ending is new beginning)。
保羅指出福音的核心是:「6他(耶穌基督)本有上帝的形像,卻不堅持自己與上帝同等;7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8就謙卑自己,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9所以上帝把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超乎萬名之上的名,10使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眾膝都要跪下,11眾口都要宣認:耶穌基督是主,歸榮耀給父上帝。」(腓二:6-11)這福音的奧祕就在「十字架」。藉著十字架奇妙的愛,死亡成為進入永生的隧道。
耶穌與門徒所處的時代,十字架是羅馬帝國用來嚇阻那些對帝國統治與穩定造成威脅的強盜或叛亂罪行,所設計出來最羞辱、殘酷的死刑刑具。當一個罪犯被判釘十字架罪刑確定之後,他還要被迫自己扛著那十字架的橫桿遊街示眾,從最熱鬧的城市中心走到刑場,然後才被當眾釘上十字架。十字架被豎立起來後,該罪犯就全身赤裸的懸掛其上,受盡圍觀群眾的嘲諷與譏笑,受到飛鳥昆蟲的啄食與圍繞,最後在太陽的烤炙之下,逐漸虛脫,無力支撐自己的體重而窒息死亡。有些身強體壯的受刑犯可能在十字架上懸掛三、四天還在喘息,執刑兵便會拿棍子打斷他們的小腿,讓他們加速死亡。
二、十架與公義
因此當耶穌挑戰門徒時:「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我。」(路九:23)門徒所感受到強烈的錯愕與恐懼,是不難理解的。我們也比較能明瞭為何在教會初期,十字架會成為傳福音的困擾;保羅說:「22猶太人要的是神蹟,希臘人求的是智慧, 23我們卻是傳被釘十字架的基督,這對猶太人是絆腳石,對外邦人是愚拙;」(林前一:22-23)這「基督(彌賽亞)被釘十字架」的論述,對猶太人來說是敬畏獨一真神的絆腳石,在追求智慧的外邦人來看是愚昧、笨拙的。
十字架是羅馬帝國執行法律公義、最重要的刑具之一,在它沒有愛可言。但是「基督照我們父上帝的旨意,為我們的罪捨己,要救我們脫離現今這罪惡的世代。」(加一:4)所以十字架對罪人來講是恩典,對罪來說是公義,恩典與公義無法並存。若只有赦免罪人,這樣就不公義,若只處罰罪,這樣就沒恩典。
耶穌基督替我們接受上帝的審判,這樣罪被處理彰顯出公義,罪人被拯救蒙受恩典,所以十字架是把公義和恩典同時呈現:「23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 24如今卻蒙上帝的恩典,藉著在基督耶穌裏的救贖,就白白地得稱為義。 25上帝設立耶穌作贖罪祭,是憑耶穌的血,藉著信,要顯明上帝的義;」(羅三:23-25)
因此有位牧師說,十字架是:「上帝最不公義的義。 The most unjust righteousness of God.」
三、世人受苦
雖然基督在十架上已完成公義與恩典的救贖,但是我們仍在苦難的世界裡;耶穌說:「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要有勇氣(但你們要放心),我已經勝過世界。」(約十六:33)在世界仍會有苦難,但是十字架的救恩使我們有勇氣、放心地做主們徒,跟隨基督的腳蹤。我們從聖經可以看到受苦模式:
1.犯罪受苦稱作「亞當式受苦」,因為他吃了禁果,所以要被責罰受苦,這是報應性的公義(retributive justice)。信耶穌以後的犯罪,一樣要面對公義的上帝。上帝尊重你的選擇,行善或作惡都要負責,這是人性的尊嚴,有能力可以作選擇的人,要對自己所選擇的負責任。
2.莫名受苦謂之「約伯式受苦」,面對飛來橫禍、無端受苦,是有限的理性無法明白,就像嬰兒才出生就得重症而受苦,這是「苦難的奧祕」。所以最後約伯說:「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四二:3)
3.行善受苦則是「耶穌的受苦」,這是救贖的恩典:「因為基督也曾一次為罪受苦,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為要引領你們到上帝面前。」(彼前三:18)
四、十架的愛
上述耶穌受苦的意義,帶出十字架的愛。作家C.M. Clowe(1853-1930)在1923年出版《基督徒經驗中的十字架》(The Cross in Christian Experience),闡釋人生所遭遇的苦難、挫折和十字架的關係。他認為人生當中我們會有三種苦難:
第一種稱為重擔 (Burden),這是每一個人在生命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的痛苦與艱難,像是苦澀的青春期危機或是憂傷的更年期飲泣,我們的人格在經歷這些艱困中逐漸成熟茁壯。第二種稱為荊棘 (Thorn),有些人在生命旅程中所遭遇的意外傷害與折磨,像是天災人禍、疾病殘障。這兩種苦難是我們無所選擇的發生到我們的身上,我們只能忍受苦楚(Suffering)或是勝過這些艱難。
第三種是十字架 (Cross),這種苦難與前兩種苦難不相同的是它不是發生在我們生命中的無奈,而是當我們看到周遭的人們,由於他們所遭遇生命成長的重擔,或是人生意外的荊棘而受苦難時,我們出於基督的愛的激勵而自願前往分擔,以減輕他們的苦難與艱難。
所以保羅說:「1所以,在基督裏若有任何勸勉,若有任何愛心的安慰,若有任何聖靈的團契,若有任何慈悲憐憫, 2你們就要意志相同,愛心相同,有一致的心思,一致的想法,使我的喜樂得以滿足。 3凡事不可自私自利,不可貪圖虛榮;只要心存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 4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5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就是以基督為榜樣,不僅使我們領受、經歷基督復活大能的愛,也催促我們去關顧別人的事、承受他人之苦,「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林後五:14)
思想與分享:
- 生活週遭有許多艱難、困苦的事,你如何面對?是否曾經歷基督的愛帶給你的幫助?
- 基督徒的使命就是「陪伴、幫助人信靠福音享受豐盛的生命。」請分享你陪伴、幫助人的經驗。
瀏覽次數: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