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見了嗎?

你聽見了嗎?

主講人 / 作者: 
張勝為傳道
佈道日期: 
2017-04-09

你聽見了嗎?

馬太福音 廿一: 1-17

■你聽見了嗎? 朝聖者絡繹不絕的喧嘩

“阿福,你看起氣色很好,發生什麼事情了?”“我跟你說喔,跟聖母禱告真的有用喔! 我昨天去拜訪聖母,有夠靈的啦,連我穿去的袍子都沾了好多福氣,回來在我們家生病的牛上面揮一揮,什麼病都好了喔! 還有阿,我順便買了幾張贖罪券(有教皇掛保證的內),現在整個人無事一身輕,覺得煥然一新了啦!”

在1519年在德國南部的雷根斯堡(Regensberg),一個叫作Jacob Kern的石匠受到重傷,他的太太虔誠地向著一幅聖母馬利亞畫像禱告,沒想到丈夫竟然獲得痊癒。不久後,虔誠又熱心的人們在畫像的周圍蓋起了一個木頭的小教堂,把聖母的畫像用大理石鑲了邊框,並在教堂外立起一尊聖母像。當神蹟的故事越來越多,教會當局沒有詳細考證神蹟的合理性,反而借力使力,在教堂外面開始賣起各樣的朝聖紀念品,贖罪券,瘋狂的朝聖者開始上演各種脫序的行為,甚至會全身赤裸來朝聖…

「和散那歸於 大衛 之子!」在兩千多年的耶路撒冷,同樣有一群隨著逾越節來朝聖的猶太人。只是今年更加熱鬧,因為有一位醫病趕鬼的先知-耶穌來了,聽說他要復興以色列,代領猶太人脫離壓迫。眾人高聲吶喊,鋪衣服、舉棕樹枝,高調歡迎耶穌進城。但是耶穌騎著小驢子、默默前行,他知道這些喧嘩只是暫時的,因為高調歡迎他進城的人民,在不多的幾日後,也將高喊:「釘他十字架!」(太 廿七: 22-23)。仔細聽,和散那的凱旋高歌,背後怎麼隱藏著死亡的旋律?

■你聽見了嗎? 耶穌的大聲怒罵

「我的殿要稱為禱告的殿,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太 廿一 :13 )可以耶穌在聖殿裡怒目圓瞪、大鬧特鬧,推翻桌子又發脾氣,跟他騎驢和平進城的形象,似乎不太相合。這句嚴厲的指責,究竟我們該如何來了解,又如何來應用呢? 意思是基督徒之間不應該有任何金錢關係嗎?

在我們士林教會的小組/團契裡面都有清楚的公約,說我們不要在小組裡面買賣東西,或是有金錢借貸的關係,免得兄弟姊妹軟弱跌倒,或是彼此代禱關懷的關係有變質。但是只有這麼表層、單純的運用嗎? 我們要分幾點更深入來了解一下:

第一,在耶穌的時代,聖殿很整齊又有系統地被分為「外邦人院」、「猶太人院」(「女人院」、「男人院」)、「祭司院」與「至聖所」;和所羅門王時期的聖殿有些不同。在這個層層的建築架構底下,當時候的祭司允許人在「外邦人院」的地方兌換銀錢,並且買賣牛羊牲畜。為什麼要兌換銀錢呢?

原來在羅馬的統治底下,猶太人還是會在三大節期間來耶路撒冷朝聖獻祭,銀幣都刻有人像(參馬可十二: 16),因此設了一個「兌換外匯」的攤位,讓人們在獻祭時可以改獻比較“聖潔”、只有燈燭樣式的特製錢幣 (免得“敬拜偶像”)。而買賣牲畜,是因為人們大老遠而來,不可能還帶著牛、羊、鴿子等等,因此才有這種為民眾而設,非常方便的獻祭用品的攤位。聽起來一切都很有規矩,合乎禮儀又方便不是嗎? 但是這些兌換銀錢買賣牛羊的攤位,很有可能賺取不誠實的差價,但是又壟斷價格,更可惡的是與羅馬政府勾結的祭司們,竟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難怪耶穌如此憤怒,稱這些人為「賊」(原文是「強盜」)。

第二,為什麼耶穌要破壞聖殿的秩序呢? 其實耶穌是在預告,這個人手所造的聖殿即將被拆毀。特別在馬太福音的時代 (大部分學者認為是西元90年左右),耶路撒冷這個美麗的聖殿,已經被羅馬軍隊撤底燒毀了,基督徒這時候都分散在各個家庭小組、甚至是洞穴當中敬拜,一直要到3、4世紀以後才又公開建起各式的教堂。從基督徒的角度看,現在已經沒有「聖殿」了;所以任何一個地方的基督教禮拜堂,不論再如何高大華美,裝飾再怎麼隆重、氣派,我們都應該稱它為「聖殿」(最近有一本介紹聖經地理的書,在開頭就說,對基督徒來說,世界上沒有所謂的聖地)那麼對基督徒來說,甚麼是聖殿呢? 就是每一位經歷上帝恩典的基督徒。

不論我們覺得自己如何卑微、不起眼,像一間不起眼的小破房間;或是我們覺得自己有許許多多的能力、恩賜、才幹,有如一棟氣派的高樓,上帝一視同仁地稱我們為祂的「聖殿」,使聖靈內住在我們裡面。不只如此,舊聖殿把人層層區隔為外邦、猶太、潔淨、不潔淨、男、女……,現在人人在耶穌基督前都已經被稱為平等、合成為一體了,都可以坦然來到上帝面前。這不是上帝很奇妙的恩典嗎? 只是這樣恩典的背後,並不用金錢換來的,而是生命的代價。

感謝主,我們的教會要蓋教育館了,甚至以後要蓋宣教大樓,可以做更大的事榮耀主名。但求主幫助我們,當我們組織越龐大,我們不要只有宗教的系統、宗教的SOP、快速方便的做法,我們凡事要回到原點,回到愛的關係裡來思考每一件「服侍」,因為我們面對的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是用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教徒」。

去年(2016)五月底,蘇格蘭教會(Church of Scotland)原本要在年會中提出「線上洗禮與聖餐( Online Baptism & Communion)」的草案(後來沒有列入議案討論);在這個講求快速方便的時代,

我們很多東西都要快速、方便,連信仰也是。但是讓我們好好思考,我們要的是生命方向的轉化,還是一個快速、方便的消費型宗教呢?

■你聽見了嗎? 小孩子的高聲讚美

「祭司長和文士看見耶穌所行的奇事,又見小孩子在聖殿裏喊着說:「和散那歸於大衛之子!」就很生氣,對他說:「這些人所喊的,你聽到了嗎?」耶穌對他們說:「聽到了。經上說:『你藉孩童和吃奶的口發出完全的讚美』,你們沒有念過嗎?」」(太廿一:  15-17)

華盛頓郵報在2007年時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們邀請了知名小提琴演奏家Joshua Bell在早晨的上班時段,於華盛頓最繁忙的朗方廣場站(L'Enfant Plaza Station)演奏了43分鐘。Joshua身穿最普通的T恤、牛仔褲,帶著他價值超過350萬美元的名琴,賣力演奏了7首相當有難度的世界名曲;但來往的一千多名旅客中,最後只有27位給了他32塊美金的小費,並且只有一人認出他來(要知道,他前兩晚在華盛頓地區的演奏會門票,從100塊美金起跳還座無虛席);其中經過的許多小孩子們,幾乎都自然而然地被優美的琴聲吸引,但很快就被父母們拉走了。

我們是否也常常錯過信仰中最寶貴的那面呢? 有時候並不是我們沒有寶貴的信仰資產,但當我們麻木、拒絕擺在我們前面的恩典的時候,就很容易像文士與法利賽人一樣,當主對我們說話,我們還分辨不出來。惟有恢復像孩子一般的好奇與欣賞力,我們才能。

今年是宗教改革的500週年。1517年的10月31號,馬丁路得在威登堡的教堂上釘上了<95條論綱>,大力抨擊腐敗的教皇制度以及銷售贖罪券(或作「大赦證明書」)的種種弊端。對於雷根斯堡的聖母熱潮,他的評價是這樣: 「我們對於所有的教堂應該一視同仁。那些在Wilsnack, Steinber, Trier, Grimmenthal還有最近熱門的雷根斯堡(Regensberg)、甚至於許許多多成為熱門朝聖地點的教堂,跟那些在森林和田野中默默無名的教堂沒有兩樣。……那些朝聖旅途中的神蹟故事根本不能證明甚麼,因為馬太福音24:24告訴我們,甚至惡靈也可以行神蹟。」我們是否曉得,我們敬拜的是至高的主,而不是神蹟奇事、也不是哪一位有名的牧者,有名的教會? 我們是否願意留心傾聽耶穌的聲音?

思想與分享:

  1. 我們是否有過「忠言逆耳」或是「錯失良言」的經驗呢?
  2. 檢視一下,你的信仰是否有「消費」/「靈驗」的元素呢?
分享此文 ➤

瀏覽次數: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