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這裡有個孩子
看!這裡有個孩子
主講人 / 作者:
許珮雯傳道
佈道日期:
2013-10-20
看!這裡有個孩子
聖經:約翰福音六:1-9、提摩太前書三:14-16
今天是我們教會的兒童主日,與孩子們一同在主日禮拜中敬拜上帝的經驗是特別的,就像我們讀約翰福音經文的背景呈現的畫面,一大群人,包括男人、女人、老人和小孩,都聚集一起聆聽主耶穌的教導,呈現多元豐富且融合的敬拜美好景象。因我們平常的主日禮拜也有兒童主日學校在同時進行,不太容易有這樣的經驗,所以等一下第一堂禮拜結束後,鼓勵你繼續參與第二堂的禮拜,一同來關心支持兒童主日學的事工。
最近我們常常會聽到牧師提到教會的五大功能,禮拜、宣教、團契服事、還有教育。在教會裡面,我們提到教育 大部分想到的就是主日學校,青少年團契、青年團契,或著是各類查經班、講座、信仰生活等課程,但基督教教育不只是指這些,好像教會體制中的一個教育組織而已;基督教教育更廣的面向,指的應該是,關心上帝所創造的每個生命個體,以及他們在各個生活裡的實在狀況。意思是,它不只是宗教教育,而是信仰教育。
台神教授鄭仰恩牧師說明信仰教育,是一個不斷學習與深化的過程,是一個讓基督徒「有意識的」經驗、學習、反省、體認、了解、內化,並進而實踐信仰的過程。最終目的是讓基督徒建立一套能幫助他認識上帝、認識自己、認識所處世界,以及認識他在世界的角色與使命的價值系統。簡單來說,信仰教育就是基督徒信仰意識的形成。它包含在四個層面,有靈性特質的形成、真實人性的養成、文化認同的養成、以及社會連結感的形成。我們教會每周日中午正在進行的幼兒爸媽讀書會,讀的書是「猶太人的生活教育」,就是從猶太人的背景去觀察,他們透過猶太信仰如何被形塑在這四個層面。
那麼,到底信仰教育如何實踐在我們的教會呢?特別在強調「兒童就是今日的教會」的今天,聖經告訴我們如何對待年輕生命的信仰教育呢?今天我們讀的經文似乎也給我們一個可以想像的方向。
這是五餅二魚的故事,是在教會長大的人熟到不能再熟的故事,故事大綱按照約翰福音作者所描述的說法是,一大群人因為看見耶穌施行醫病的神蹟,就跟著他,後面的經文告訴我們,這一大群人光是男人(就是不包含女人、小孩)可能就有五千人,(聖經學者告訴我們,若按照猶太人一個家庭一起行動可能是夫妻與兩個小孩,估算當時這一大群人可能超過一萬、甚至一萬五千人)。後來耶穌給門徒出了一個腦經急轉彎題目:如何馬上調到一萬五千個便當?要門徒餵飽這一群人。這個問題誰可以處理?財務部?總務部?誰有發言權?誰的建議可以被採納?這是一個大危機,門徒處理的方式顯出他們各自的性格與內在價值來。有一個人叫安德烈,帶著一個有五個餅二條魚的人到耶穌面前,而這個人是一個孩子。但耶穌沒有拒絕這個孩子的奉獻,他拿起餅「祝謝」,是獻上感謝,因為耶穌用這孩子獻上的餅,表明了飽足的關鍵在於耶穌,他本身就是餵養眾人的中心。故事最後結果是所有人都吃飽而且綽綽有餘。
透過一個事件,產生集體的記憶,也形塑群體的認知與文化。這個被四卷福音書都記載的偉大神蹟,最重要的關鍵人物除了耶穌,還有安德烈,及一個「人」,這個人在當時是孩子。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有追尋真理的想望,聖經告訴我們「神把永恆的心意放置在世人心中」,但我們如何看待每個個體是用人的角度,包括在這個世界看為較無生產力的兒童。近幾年在兒童宣教與教育有非常大突破與影響,從日本教會開始的MEBIG事工,非常強調的就是「沒有稱為孩子的孩子,只有稱為孩子的人」,用這樣的理念基礎來發展所有兒童的信仰教育及宣教。面對現階段是孩子的人他們稱呼為朋友,而如何面對朋友,就如何面對稱為孩子的人。
我們可以大膽想像,這個被提摩太帶到耶穌面前的人,在他幼年時期的記憶中,有一個大人沒有輕看他,好像朋友一樣引導他、陪伴他穿越人群,讓他親眼看見耶穌,親身經歷耶穌讓他參與祂的奇妙做為,那時這人就已經知道在耶穌眼中自己的價值,而這樣的經歷與記憶或許也形塑他的一生。教會的兒童主日學需要有更多弟兄姊妹一同來成為這些孩子的朋友,帶領他們到主的面前,看見在主耶穌眼中自己的形象與價值。在我們教會的兒童主日學中有很多美好的故事與見證,有一些家庭最後一同在這裡敬拜上帝就是從孩子進入教會開始。
我們先是一種陪伴,但最終的目標是如同保羅和提摩太的關係,我們可以看見一種信仰傳承的美好果實,生命的陪伴最終進入跟隨基督的目標。
教會信仰教育的傳承需要我們大家一起關心與投入,每年聖誕節的兒童聖誕歡樂派,都是一個把稱為孩子的人帶到耶穌面前的機會,今年你是否也願意成為這些孩子的朋友?
推薦信息
瀏覽次數: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