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是什麼?
愛是什麼?
主講人 / 作者:
許承道牧師
佈道日期:
2013-03-03
愛是什麼?
路得記二:8~17、約翰福音十:10
感謝上帝「照自己的形像創造了人。祂造了他們,有男,有女。」(創一27)讓人類社會充滿豐富、多元的生命活動。我們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為回應上帝創造的美意,特別訂定每年三月第一個禮拜日為「婦女主日」,邀請眾教會兄姐一起看重婦女/女性所面對的挑戰,學習男女之間健康、公義的相處。並且從女性的生命經驗來認識上帝,認識上帝的愛。謝謝教會婦女團契在今日的禮拜中服事,尤其是剛才獻詩「聖哉、聖哉、聖哉」,帶來極熱情又感動人的讚美。
愛是什麼?
男女兩性相處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愛」,這是極重要又抽象的關係元素。三十多年前有一位歌手劉文正先生唱的一首歌「愛像什麼?」第一句歌詞是:「愛像什麼?愛像星期天的早晨。」既抽象又吸引人。也有許多箴言在敘述「愛是什麼?」用生活中平凡的行動表達深刻的愛:「愛是把菜吃光光」、「愛是替晚歸的人留一盞燈」…。
幾年前風行一時的譯著「納尼亞傳奇」的作者C. S. Lewis(路易士)在1960年出一本書「四種愛」,分享人世間這項極重要又豐富的關係元素。路易士說情愛有四種:
- 親情之愛Storge,血緣親族產生共同體關係,有如親子之愛,或是
- 友情之愛Philia,因為興趣嗜好而產生友誼,有時肩並肩一起面向
- 愛情之愛Eros,乃異性相吸之故,面對面永遠不覺膩厭,這是不容
- 恩情之愛Agape,是憐憫慈悲,願意犧牲、付代價,超越上述三種情
這四種愛並不是單一存在,時常交錯、但不容易融合。然而在路得的故事裡,我們看到這種多樣又豐富的愛。
「那是誰家的女孩子?」
主前一千二百多年前,約書亞帶領以色列百姓進入迦南,但是「在士師治理以色列的那段時期,地方上發生了饑荒。」(得一1)住在猶大伯利恆的以利米勒「帶著妻子拿娥美和兩個兒子─瑪倫和基連,一起到摩押國,暫時住在那裏。」聖經告訴我們過一段時間,「以利米勒死了,留下拿娥美和她兩個兒子;這兩個兒子娶了摩押地方的女孩子─娥珥巴和路得。大約十年後,瑪倫和基連也死了,」從猶大國伯利恆出來的兩代三個男人都不在了,只留下拿娥美和兩個媳婦。
拿娥美聽到上主眷顧祂的子民,使他們有好收成,就準備跟兩個媳婦離開摩押回本土去。在路上,一位女性長輩的心胸風範在此展現,到底是要媳婦跟著回伯利恆繼續服侍身為婆婆的自己,或是讓她們有選擇新人生的機會?拿娥美選擇讓同為女性的兩個媳婦有自由新生的機會,「她說:「你們各自回娘家去吧!願上主以仁慈待你們,像你們善待了我和已故的人一樣。願上主使你們兩人有機會再結婚,都有歸宿。」於是,拿娥美吻別她們。」(得一8-9)
在一陣不捨之後,長媳娥珥巴聽勸離開回娘家,但是二媳婦路得堅持:「請不要叫我離開你。讓我跟你一起去吧!你到哪裏,我也到那裏;你住哪裏,我也住那裏;你的民族就是我的民族;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你死在哪裏,我也死在那裏,葬在那裏。除了死,任何事都不能使我們分離!」這是一段令人動容的誓詞。對耶和華上帝的寬廣認識及忠心順服,使路得的曾孫大衛成為以色列歷史上最偉大的君王。(得四17)
她一大早就開始工作
婆媳兩人回到伯利恆,剛好是收割大賣的時候。依照以色列關懷特殊境遇及弱勢人民的傳統,申命記規定:「你們收割而忘記帶回家的穀物,不可轉回去拿;要留在田裏,讓外僑、孤兒,和寡婦拾取。這樣,上主─你們的上帝會事事賜福給你們。」(廿四19)麥田、葡萄園、橄欖園都可以看到這些撿拾麥穗、果實的孤兒寡婦。因此路得就到田裏去,跟在收割工人背後撿掉下的麥穗。正巧路得撿麥穗的這塊田是波阿斯的。
波阿斯來巡視麥園,向工人打招呼問好,已顯示他是一位仁德有愛心的主人。波阿斯不只注意到那些有對價關係的工人群,他還關心在工人後面撿拾麥穗的孩童、婦女,因此他問:「那是誰家的女孩子?」(二5)有可能這位來自摩押的外籍女子在身材、臉面輪廓,都異於伯利恆附近的猶大女子,因此特別引起主人波阿斯的注意。但是我們看到會有後續發展的,應該是路得的態度,因為領班說:「她一大早就開始工作,現在剛停下來,在涼棚下休息。」
一個人的出身、背景,並不是自己能選擇或決定,但是其生活態度卻是會決定一個人的生命高度。路得是摩押人,這或許不是一個光彩的民族(創十九30-38),但是路得以認真的工作態度展現出不同於他人的生活態度,使她在撿拾麥穗的眾人中,被主人波阿斯注意到。
愛是:「使他們得生命」
波阿斯不是因為眼目所見的美色而注意,乃是聽聞路得的美德:「你丈夫死後,你對婆婆的種種孝行,我都聽見了。我知道你怎樣離開了父母和自己的鄉土,怎樣來住在這一個陌生的民族中。」(二11)一個看似平常的美好見證,時常會在不自知的情形下被傳揚開來,這種非目的性的生活見證,反倒會產生驚人的結果。路得努力認真工作、孝順疼愛婆婆,早已流傳鄉里,令人讚嘆,莫怪會引人注目。
愛是生命中極其重要的動力,愛激發人類良善本能,尤其是互動的愛會有相乘效果,因此主耶穌才會交代門徒一條新的命令:「要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彼此相愛。如果你們彼此相愛,世人就知道你們是我的門徒。」(約十三34-35)波阿斯因為路得善待婆婆拿娥美,所以願意善待路得:「讓她隨意撿,就算從堆著的禾捆中去撿也不可為難她;甚至要從紮好的禾捆中抽些出來,讓她撿,不可責備她。」
主耶穌給我們新的命令,也給我們愛的典範,讓我們了解生命互動中,雖然有許多陷阱,如同盜賊忽然闖入,搶奪生命恩典。但是主耶穌給我們的是生命,「而且是豐豐富富的生命。」(約十10)那是讓人生命不斷加分的豐富。
在婦女紀念主日的今天,希望弟兄姊妹一起學習為他人加分的生命功課,特別是身為男性的弟兄們,更應該努力善待我們的牽手、媽嗎、女兒、姊妹,及周圍的女性朋友、同事、鄰居等,因為「敬重與犧牲的愛帶出溫柔、順服」(參弗五25),讓姊妹們能夠活出上帝創造的美好與豐富。
瀏覽次數: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