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馬來西亞短宣:伸出信心的手

2018馬來西亞短宣:伸出信心的手

作者: 
短宣隊隊員
張貼日期: 
2019-04-16

(杜以勒弟兄)

這次短宣讓我印像最深刻的就是在亞依淡的華人社區發福音單張。這是我第一次要勇敢走去陌生人家門前敲門打招呼,還要介紹福音單張的內容,感覺很新鮮,一開始也很緊張;不但要注意發的家庭是不是穆斯林,而且我也不大知道怎麼開口(看到了姿諭姐姐開口介紹之後才知道要怎麼說出口)。我也發現在華人社區裡他們通常都比較保守,也不願與人多談,感覺蠻封閉的。但是我們遇到了一個很健談的奶奶,和我們聊了很多,感覺到了不一樣的感受。希望下次能在台灣參與這種發單張的活動(真的很像聖誕節報佳音的感覺),也希望福音的種子能在當地發芽。

走出自己的世界,才真的會發現自己的不足。我看到了好多好多的事情都可以比照我們的教會、還有我們的青年團契。我看到每一間的教會的信心、團結、 還有盡心盡力的去為主服侍的態度,都是神山教會學習的榜樣。我不會忘記好吃的食物,也不會忘記100號(100PLUS),更不會忘記繼續為著當地禱告。願神祝福士林教會還有馬來西亞。

(宋豪)

在這趟旅程中聽見很多關於原住民的事情,原住民族在馬國的階級是最低的。他們是原本就居住在那地的原住民族,卻沒有應該得到的福利與權力;我在轉機的航班當中看見一大片的油棕樹占滿了整片馬來西亞的土地,政府的利益侵蝕了馬來西亞的土地大量種植高經濟作物來賺錢,迫使原住民的居住空間與生活領域都沒有了。去年我們有下田耕作翻土,但今年那塊地已成為政府種植油棕樹的土地,那之後原住民族還有生活的地方嗎?台灣的原住民族有非常多自己的生活空間及傳統領域,只是在馬國原住民不管是土地、耕作地、水資源、經濟都是沒有的。

我們的語言不同、我們的生活不同、我們的國家不同,但是我們相同的是我們一起敬拜著上帝,相同的是我們是上帝所創造的兒女,相同的是我們站在上帝所創造的土地上,在上帝的國度裡,「沒有人是局外人」,這就是上帝要使人彼此相愛包容。

(陳詩喆執事)

< 你們要去使萬民做我的門徒> 耶穌說「要去」就是要走出去,但要有多大的能量才要走出去呢?教會要多大才需要走出去呢?500人夠了嗎?只有100人可以嗎?那如果只有50人還有需要走出去嗎?在短宣參訪的教會中,看到各教會不論規模大小與人數多寡,都不看重自己所擁有的,只看中神所給予的呼召與感動,盡心盡力為主奔跑傳主福音,為社區服務甚至走出去開拓教會,這給予了我很大的刺激,我為主做了呢?我有回應神嗎?我先求自己滿足才來滿足神嗎?站起來走出去吧!

「做我的門徒」到底是要我們走出去傳甚麼呢?我們的目標是要帶人到教會使教會人數增長嗎?不不不~~這不是主要我們做的,主要我們將人帶到祂面前經歷祂感受祂無條件的愛。那該怎麼做呢?用嘴巴說嗎?在一個語言不通的環境中我們失去了話語的能力,卻也能更多的經歷生命影響生命的碰撞。

短宣真的很短暫,一個地方停留3天,到底這3天的時間有甚麼效用能夠帶到些甚麼呢?「我栽種了,亞波羅澆灌了,唯有上帝使它生長。」短宣與長宣的配搭剩下的就全然交託給神。

(廖彥婷姐妹)

我今年是第二次參與馬來西亞短宣。在去年參加完後分享了在那裡的體驗,因在關丹部落洗澡水的來源是在地上挖一個坑接雨水後,再用抽水馬達進到廁所,所以我當時就沒有洗澡。今年就有人問我,你去年連洗澡都不方便了,為什麼還要去?雖然我沒有直接的回答,但心裡依舊覺得自己擁有的太多,自己是多麼的幸福,生長在資源豐富、用水便利的地方,那我有珍惜或感謝主嗎?!還是覺得是理所當然的?!讓我去思考那我可以給他們些什麼?從去年回來以後我就一直思考。今年參加完後我有不一樣的看見: 正因為自己擁有了許多,才更需要去分享。我可能還無法做到馬上改變他們的生活環境,但可以用陪伴、將自己所知道的分享給他們,讓他們也有學習的機會(因孩子們的爸媽不讓他們去讀書),讓他們不再與社會脫節。感謝主讓我能再次參與,這幫助我在明年預備時有個方向,就像箴言16:9 說: 「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只要踏出去,耶和華會帶領前面宣教的道路。

(連珮吟執事)

記得五年前從國外短宣回來之後的我,生命得到很大的復興;所以當我知道新的工作允許我請這一個禮拜多的假時,我就決定要參加今年的短宣。我承認因著出隊前的忙碌、短宣行程的不確定性、以及我還在尋找那個有點迷失的自己,這次出隊我並沒有像上一次那樣百分之百地投入。

在亞依淡教會我們倆倆挨家挨戶去發福音單張(我在自己的母會很少這麼做)時,我發現自己對應該要跟人分享的「福音」有點不確定要怎麼下手;直到拜訪了第一家之後,我漸漸調整自己去跟陌生人說明這個好消息。到了新邦令金教會,我們發現他們在沒有牧者的狀況下,仍然繼續短宣的事工,感受到他們的決心。後來大家和聖光堂的同工一起到了關丹的部落去,去年的隊員說著這個地方在環境上已經有很大的改變和進步,只是我們還看不太到所謂生命上的成長,畢竟短時間要看到生命的改變是很有限的。我們從當地的傳道得知這個族的原住民比較自卑,在以詩歌帶領他們一起敬拜讚美時,我有感受到了這個衝擊,(因為在台灣的對原住民的了解,他們應該很容易投入音樂和舞蹈)。我也害怕我們的到來會讓他們有一種觀光的錯覺,但到了當地幫助我直接感受到當地的需要和困難。

雖然感覺自己很多不足,但我記得劉建邦牧師所鼓勵我們的;也許短宣只是兩三天,但在上帝永恆的國度裡,哪怕是只有一天的時間,神也記念。我也知道我擁有的太多,該多做工,就像聖經的提醒:「趁著白日,我們必須做那差我來者的工。」(約九:4) 感謝神的保守讓大家都健康地回來,並在行程中無一缺乏。

(陳揚智弟兄)

什麼是宣教?對我來說,就是告訴那裡的人一份好消息,一份永恆的盼望,一份無條件的愛。來到馬來西亞,我感受到些許的文化衝擊;特別是老舊的市容,讓我不由自主的貼上「落後」的字樣。這樣些微的偏見,自己都沒察覺到,卻一點一滴的影響我的心思意念。

前三天的行程排的頗鬆,覺得自己沒什麼貢獻。因著我分配到的上午活動時段取消了,我覺得有些可惜;沒想到接下來兩天,去到原住民部落,馬上被上帝打臉。第四天中午,我們抵達了部落,得知下午有三個小時的兒童時間,我們開始思索要帶他們進行些什麼,我們把詩歌、遊戲、繪本、勞作,全部端出來。感謝主,我們順利走完下午的時間。隔天,當我們得知下午一點開始兒童時間,我有些傻住。如果比照前一天的結束時間,那代表今天要進行五個小時耶!哪來那麼多活動…氣球、眼罩、搶椅子,我預備的幾乎都使用了…感謝主,活動到四點就順利落幕了。第五天上午的主日,牧師就突然要我分享(原本是晚上)。當下我在想一個問題:我的見證對他們有什麼幫助嗎?我生長的背景,學習的環境,跟他們可說是天壤之別啊!最後一個意念讓我平靜了下來:平凡中遇見神,並且持續委身於信仰,這就是一件神蹟,不是嗎?

回想這短短幾天,我感受到「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箴言16:18)」我以為自己很厲害,沒想到上帝告訴我:你預備的就這些,你不夠謙卑,我不敢用你。另一個感受則是:宣教士其實沒有很可怕。短短的兩天,我們就跟當地的居民有了一些連結,產生了一些關係。其實進入職場,也可以是職場宣教士,對我來說,那挑戰更大呢!因為這些同事的需要不容易看見啊!他們看起來衣食無缺,人生挺勝利的,怎麼辦?我盼望自己成為更多人的祝福。

(何姿諭執事)

<宣教是找到回家的路> 在馬來西亞的這幾天,我很深刻感受到我們都是身在「上帝的國度」的子民:因為是共同生活在上帝的國度裡,儘管我們的語言和種族不同,但因著共同愛我們和我們愛的上帝,我們有了連結;也為了讓更多人進到這個國度來分享這個美好,所以必須與人分享福音。同時。2個關鍵字大大地提醒著我:「教育」和「福音」,我只能將這兩件事放在禱告中。

「因為耶和華-你們的上帝在你們前面使約旦河的水乾了,直到你們過來,就如耶和華-你們的上帝從前在我們前面使紅海乾了,直到我們過來一樣,要使地上萬民都知道,耶和華的手大有能力,也要使你們天天敬畏耶和華-你們的上帝。(書4:23-24)」

分享此文 ➤

瀏覽次數: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