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與禱告
宣教與禱告
主講人 / 作者:
許承道牧師
佈道日期:
2018-08-26
《宣教》
「宣教就是傳盼望,把盼望帶到絕望的人當中。」南非宣教師David Bosch(大衛伯席)認為:宣教最重要的就是帶給別人盼望,不論在經濟上、心靈上、政治上、或是在自己的前途,以及在許多的無奈和黑暗中;宣教就是在人的需要當中帶來上帝的應許和盼望。保羅說:「要與人共享這福音的好處。」(林前九:23)
「宣教」是「mission」,原意是「使命」,在教會中被翻譯成「差傳」或「宣教」:差,是差派、差遣的意思,強調教會差派的行動或計劃;
傳,是指傳揚、傳道,是藉著行動去傳遞一些事情或內容;
宣,是宣告、宣揚、宣講的意思,是通過言語去表達某一意念;
教,就是指基督教、信仰、福音,強調所表達的內容是與信仰、福音有關的。
因此「差傳」是強調差派與傳揚,卻沒有明顯表達所要傳遞的內容。而「宣教」則著重於宣揚基督教的福音,但忽略差派者的角色。教會歷史將「宣教」看作是「Mission(使命)」,包括兩大觀念:
1. 文化使命,涵蓋關注福利服務、社會公義、生命教育等;
2. 福音使命,包含傳福音、開拓教會(植堂)與佈道。
後來在「佈道」行動上,又延伸出本地福音工作及海外差傳工作,因此在「宣教」之前加上「海外」二字,以區隔兩者。另一方面,由於「宣教」二字無法表達「差傳」中「差者」與「傳者」之間密不可分的關連,因此,有些教會喜歡採用「差傳」二字。
宣教師保羅給我們的學習,參與宣教的分享。在跨文化的侍奉中,要認識何謂「文化衝擊」(culture shock),意即「到不熟悉的環境,因文化差異產生不安、焦慮等衝擊的感受。」一般短宣隊員對於文化衝擊都會有所預備,例如:出發前預先了解異地文化、風土民情,宣教地的規則、淺規則等。
但許多短宣人在回到自己家鄉時,將已適應的異地文化帶回而產生另一種衝擊,這叫做「反文化衝擊」(reverse culture shock),這常發生在宣教士、外交人員、留學生、商人等長期駐外者的身上。
短宣隊員在很短的時間內為著同一個異象,從完全陌生、逐漸認識到一起同工,最後共同完成目標,過程中一同認識並適應新文化。儘管會因為彼此的不同而有摩擦,但在短宣期間群體一起讀經、分享、禱告、扶持,團隊並一起經歷高濃度的屬靈狀態,以至於在短宣結束後,部分短宣隊員會面對屬靈上的反文化衝擊。回國後,教會兄姊忙於不同事工,甚至有人對教會事工根本沒興趣,這對短宣隊員來說,瞬間失去每天與兄姐團體靈修、為同樣目標禱告的時間,多少會有失落的衝擊。
但是,短宣的美好經歷卻不是我們要長期停留之處。短宣之後才是該回到每一個人的「長宣--原本生活」中。在短宣,隊員間的摩擦稍稍忍耐就會過去,看似奇怪的異地文化,短時間也可以當作新鮮有趣;但回到台灣,與兄姐的摩擦就會是一而再、再而三要學習饒恕、謙卑的功課。短宣時,侍奉可以完全抽離原本的生活,但回到台灣,侍奉還伴隨著柴米油鹽醬醋茶,與家人的摩擦一同發酵,這些,才是長期宣教--生活在當中,與當中的人們一起緩慢地被上帝更新變化。
短宣是一種呼召,雖然時間短暫,但參加的人都願意跨出自己的舒適圈,不論參加的原因是「不以福音為恥地大發熱心」,或是遵守「使萬民成為耶穌門徒的大使命」,都是上帝將立志行事(腓二:13)的感動放在人們心中。即使只是為了在短宣中尋找人生方向、體驗人生,也非「不屬靈」,因為這看似自私的心態,也是一種自私的謙卑,知道在短短的宣教期間,能貢獻的有限,只有在其中學習、經歷上帝的作為。
所以短宣之後,參加的人要再次被上帝呼召,更勇敢地走回舒適圈--故鄉,進入自己的長宣工場;不過這個舒適圈不似以往舒適了,因為在短宣中經歷的感動,都挑戰著回到自己的長宣工場後,要用新的眼光去服侍身邊的人。
《禱告》
禱告是人類與上帝之間親密的溝通與互動;我們相信上帝所具有的特質會影響我們禱告的意義。
- 上帝是具有位格(persona)與意志(will)的最高存在者,而不是不具位格與意志的力量(impersonal will-less force)。相信宇宙最高存在是不具位格與意志的力量的宗教就不會有禱告,而是會設法去學習相關儀式,以便操控(manipulate)這個力量來達到個人目的,這在人類學上就稱為魔法(magic)。禱告則是誠心向這位自己所信靠的具有位格與意志的最高存在者坦誠表達自己的需要與願望,盼望這位最高存在者會給予最佳的回應。魔法者的信心對象是自己操控的技術,禱告者的信心對象是傾聽並回應禱告的最高存在者。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賽55:8-9)
- 上帝對人類滿有慈愛(omni-benevolent)。使徒約翰說,你看父賜給我們是何等的慈愛,使我們得稱為上帝的兒女(約壹三:1);上帝以父親對子女那樣的愛來愛人類。主耶穌說,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太七:11) 如果我們真的相信上帝會把對我們最好的賞賜給我們,我們就會很願意向上帝禱告說:不要照我的意思,乃是照祢的意思而行。
- 上帝無所不知(omniscient)。大衛在詩篇這樣說:耶和華啊,祢已經鑒察我,認識我。我坐下,我起來,祢都曉得;祢從遠處知道我的意念。我行路,我躺臥,祢都細察;祢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耶和華啊,我舌頭上的話,祢沒有一句不知道的。(詩一三九:1-4)我們還沒有開口禱告之前,上帝已經比我們還瞭解一切的狀況。有時候,我們難過到說不出話來的時候,保羅說:況且我們的軟弱有聖靈幫助,我們本不曉得當怎樣禱告,只是聖靈親自用說不出來的歎息替我們禱告。鑒察人心的,曉得聖靈的意思,因為聖靈照著神的旨意替聖徒祈求。(羅八:26-27)
- 上帝無所不能(omnipotent)。上帝掌管宇宙萬物與人類歷史 (sovereign),因此我們禱告時,可以全然的堅定信靠,不必擔心上帝會發生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窘境,或是情況發展到讓上帝無法掌控的亂象。當耶和華向亞伯拉罕與撒拉應許在隔年月經已經斷絕的撒拉將要懷孕生子時,撒拉忍不住掩臉偷笑。上主說:「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嗎?到了所定的時候,我必回到你這裏。明年這時候,撒拉會生一個兒子。」(創十八:14) 當耶穌告訴門徒說,富人要進天國,比駱駝穿過針眼還難時,學生問說:這樣,誰能得救呢?耶穌回答說:「在人這是不能的,在上帝凡事都能。」(太十九:26)
- 所以,當我們向上帝禱告時,堅定相信上帝是充滿慈愛、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是有位格、有意志,而且掌管一切的至高者。我們應該存著謙卑信靠、樂意順服、真誠感恩的態度,到上帝施恩寶座前,將我們一切所需要的,向他傾訴,「上帝所賜那超越人所能了解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裏,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 (腓四:7)
瀏覽次數: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