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牧者2:尋回迷羊
好牧者2:尋回迷羊
主講人 / 作者:
許承道牧師
佈道日期:
2020-09-13
以西結卅四11-12 路加十五1-7
教會--基督信仰團體,是生命關係的團體;而「牧者與羊」是這信仰團體非常獨特的比喻。詩篇說:「耶和華是我的牧者;」(廿三1) 先知以西結領受上主默示:「11主耶和華如此說:『看哪,我必親自尋找我的羊,將牠們尋見。12牧人在羊群四散的日子怎樣尋找他的羊,我必照樣尋找我的羊。這些羊在密雲黑暗的日子散在各處,我要從那裏救回牠們。』」(卅四11-12) 主耶穌說:「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約十11) 精準地表達出創造主對受造人類身心靈魂存有的親密、餵養、成全之旨意。
一、「牧者與羊」是生命關係
關於「牧者與羊」的生命關係,主耶穌說了一個「迷羊的比喻」。這是個缺乏理性的故事,牧者冒著九十九頭羊失落的風險,去尋找那隻迷羊。
- 「難以解釋的愛」。有人說這是「無理性的愛」,也有人說是「非理性的愛」,從基督信仰角度說,這是「超越理性的愛」(Suprarational Love)。這樣的愛不計算得失,是「超越算計的愛」,是不計代價的。彼得說:「主沒有遲延他的應許,就如有人以為他是遲延,其實他是寬容你們,不願一人沉淪,而是人人都來悔改。」(彼後三9)拯救,需要付代價;基督為了拯救世人,將自己的命捨去,祂的性命比那九十九頭羊還貴重。聖經說:「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五8)耶穌以「九十九比一」的張力,來形容牧者對那隻迷羊願意付出最大代價的愛。正如同上帝為了拯救世人,願意付出犧牲愛子(生命關係)的代價,這是「九十九比一」的極致表達。
- 「道成肉身的愛」。羊迷了路是不可能自己回到羊群裏,牧者發現了就必須親自尋找,「因為牠們認得他的聲音」(約十4)。迷羊所在之處,縱使如死蔭幽谷、滿有危險,牧者也必須親身冒險前往。耶穌為了拯救世人,離開天上,來到世人當中,甚至與罪人同席,為此遭受指責非議,這是「道成肉身的愛」(Incarnation Love)。上次的金句:「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約一14) 耶穌基督好牧者在我們當中,知道人的軟弱,體恤人的困難,「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在各方面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來四15)這是「完全認同的愛」(Identification Love)。
二、恆久忍耐歡喜回家
- 「恆久堅持的愛」。無論牧羊人遭遇多大困難都不放棄、不停止、不休息,「直到找著了;」這是「堅忍的愛」、不屈不撓的愛(Persevering Love),不丟下、不撇棄,「因為主曾說:『我絕不撇下你,也絕不丟棄你。』」(來十三5)聖經記載耶穌將被賣的那晚,「他一向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約十三1) 這是「堅持愛到底的愛」。
- 「歡喜背負的愛」。一般父母在找到迷失的孩子時,大部分都先當面斥責,但是好牧者「找到了,他就歡歡喜喜地把羊扛在肩上。」(路十五5)讓這受傷、害怕、飢餓的迷羊,全身的重量倚慰在牧人的肩膀。反過來看,牧人背負著羊的軟弱和痛苦,「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賽五三4) 這是「寬容忍受的愛」(Forbearing Love);這種「承擔」、「替贖」就像基督耶穌為世人犧牲生命,「他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彼前二24) 這是「代償救贖的愛」(Redeeming Love)。
- 「回家團圓的愛」。牧者把羊帶回家裏,讓羊回歸天父懷中,「2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住處,……3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裏去,我在哪裏,叫你們也在哪裏。」(路十五6、約十四2-3) 這是「回家團圓的愛」(Home-coming Love)。這種團圓不再有距離,耶穌向天父禱告:「22…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23我在他們裏面,你在我裏面,使他們完完全全地合而為一。」(約十七22-23)這是「完全合一的愛」(Love of Unity)。簡短的比喻清晰顯露上帝愛每個迷失的人的心意。
最後,耶穌對法利賽人和文士說:「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還大呢!」(十五7) 在天上的CP值和人世間不同,耶穌好像同意法利賽人是「不用悔改的義人」;但是,沒有人是不需悔改的。
三、尋回迷羊
法利賽人和文士看見耶穌與罪人吃飯,私下議論指責耶穌。這已經不是第一次,「16法利賽人中的文士看見耶穌與罪人和稅吏一同吃飯,就對他門徒說:『他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喝嗎?』17耶穌聽見,就對他們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不是來召義人,而是召罪人。』」(可二16-17)
只有當人感覺自己身體不適時,才會到醫院掛號求診,若是感覺健康或是還好,是不會去找醫師診治的。但是,一個人在「健康線」的左右,其自覺健康狀況,常與實際有所不同,我們稱為「病識感」(insight),指對自身不適(不舒服)的意識能力。缺乏病識感的人,會讓醫療人員困擾,讓週遭親友為他緊張。耶穌的「反諷式教導」點出,缺乏病識感的人,自以為健康,不會去尋求治療。
「尋回迷羊」不僅是針對「罪人和稅吏」,更是提醒那些缺乏「病識感/罪識感」的正人君子宗教信徒。
一般人多少都都有缺乏「病識感/罪識感」的時候,因此,老師常提醒要「自覺--自我察覺」、「反省--吾日三省吾身」。然而,人是無法靠自己或同修來達到完全的。正如耶穌說的比喻:「10有兩個人上聖殿去禱告,一個是法利賽人,一個是稅吏。11法利賽人獨自站著,自言自語地禱告說:『上帝啊,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12我每週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獻上十分之一。』13那稅吏遠遠地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上帝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14我告訴你們,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為義了。」(路十八)
自我感覺良好的人,不僅沒發現自己的問題,眼中所見都是他人的錯處。他能夠指出別人眼裏的刺、失誤的行為,卻沒發現自己眼中的大木頭、脫軌失言。耶穌說:「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樑木呢?」(太七3)人一向是缺乏自知之明的。
耶穌說:「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還大呢。」世上沒有「不用悔改的義人」;然而耶穌愛罪人、稅吏,也愛那自以為義人的罪人(法利賽人和文士)。
【祈禱】
感謝主耶穌,祢不在意人的過犯和污穢,願意與罪人同在。謝謝祢不僅愛罪人,也愛那自以為義的人。謝謝祢行過死蔭幽谷,尋找到我,帶我回家,回到歡喜團圓的關係中。
求主幫助,讓我們不只是看見別人的問題,而是願意到祢面前,得到聖靈光照,以致於能看見自己的軟弱有限。
求主幫助我們願意面對自己的問題、軟弱,能夠悔改歸向祢,成為祢所愛的兒女,再次得到祢的牧養和照顧。奉靠耶穌基督聖名禱告,阿們!
【思想與分享】
- 主耶穌好牧者的愛:a.超越理性的愛、b.親近我道成肉身的愛、c.不屈不饒不放棄我的愛、d.背負我重擔的愛、e.領我回家團圓的愛;哪一項我有比較深刻的領受?
- 我會常常意識到/反省到自己是迷羊嗎?在哪件事、哪一階段,我如何經歷到聖靈的提醒與更新?
瀏覽次數: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