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阻止?

誰能阻止?

主講人 / 作者: 
許承道牧師
佈道日期: 
2018-05-06

「攻擊」與「防衛」是一個團隊的最基本分工,它能夠維持該有機體的存活。以人的身體為例,上帝在我們身上放很多細胞,各有不同的功能,例如白血球,有經過胸腺來完成的T細胞,是淋巴細胞的一種,以及經過骨髓完成的B細胞,在體液免疫中產生抗體,發揮重要作用。T細胞、B細胞要合作才能殺掉入侵的細菌,我們才不會生病。因此,在戰場、在球場會有「防衛是最好的攻擊」的戰術運用。如果沒有好的防衛、守城,再多的攻城掠地,也會很快地被反攻、奪取。

防衛就是要阻止他力進犯,但是在有機組織裏的防衛,常常變成維護既有傳統、緊守意識信念的僵化行為,以致攔阻不同眼光思想,甚至違背原本起心動念的美好初衷。今天經文說到:「那些奉割禮的信徒和彼得同來,見聖靈的恩賜也澆在外邦人身上,就都驚奇;」(徒十:45)這是初期教會的挑戰:維護律法、奉行割禮的猶太基督徒,對猶太傳統的守護、防衛,是否會成為福音廣傳的攔阻?

一、僕人轉向背離

彼得為福音熱心,「32彼得在眾信徒中到處奔波的時候,也到了住在呂大的聖徒那裏。 …38呂大原與約帕相近;…43此後,彼得在約帕一個皮革匠西門的家裏住了好些日子。」(徒九:32-43)在約帕經歷了猶太傳統與福音之間的衝擊。

約帕是先知約拿想要逃避上帝吩咐時、搭船的港口:「約拿卻起身,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他下到約帕,遇見一條船要往他施去。約拿付了船費,就上船,與船上的人同往他施,為要躲避耶和華。」(拿一:1-3)這是奇特的巧合,在約帕,上帝兩次要他的僕人向外邦人傳福音,但是他們卻以逃避、疑惑來回應。舊約的約拿往與尼尼微相反的方向逃走,因為他不要去外邦地方傳道,經過在大魚肚腹三天的靈修,約拿才前往尼尼微。新約的彼得在約帕,上帝用異象對彼得說要向外邦人傳福音,彼得也是拒絕,但上帝向他說了三次後,他才頓悟:「34我真的看出上帝是不偏待人的。 35不但如此,在各國中那敬畏他而行義的人都為他所悅納。」(徒十:34-35)就前往凱撒利亞百夫長哥尼流家中。

新約聖經中有三位百夫長,第一位是迦百農的百夫長,因為他的僕人生病,所以請耶穌醫治他的僕人,百夫長說:「主啊,你到舍下來,我不敢當;只要你說一句話,我的僮僕就會痊癒。9因為我在人的權下,也有兵在我以下。我對這個說:『去!』他就去;對那個說:『來!』他就來;對我的僕人說:『做這事!』他就去做。」10耶穌聽了就很驚訝,對跟從的人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麼大的信心,就是在以色列,我也沒有見過。我又告訴你們,從東從西,將有許多人來,在天國裡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太八:8-11)耶穌公開地稱讚他的信心甚至比猶太人還好,也預言福音不會只傳給以色列人。

二、上帝不偏待人

第二位是耶穌被釘十字架時,現場負責行刑的百夫長。耶穌死的時候太陽黯淡無光,「百夫長看見所發生的事,就歸榮耀給上帝,說:『這真是個義人!』」(路廿三:47)這個百夫長看出耶穌是個義人。第三位百夫長就是彼得所面對的主角:「在該撒利亞有一個人名叫哥尼流,是義大利營的百夫長。他是個虔誠人,他和全家都敬畏上帝。他多多賙濟百姓,常常向上帝禱告。」(徒十:1-2)

百夫長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不是只有猶太人或是基督徒才是上帝所喜歡的,彼得說:「34我真的看出上帝是不偏待人的。35不但如此,在各國中那敬畏他而行義的人都為他所悅納。」(徒十:34-35)正如同約伯,他不是猶太人而是烏斯地的人:「耶和華問撒但說:你曾用心察看我的僕人約伯沒有﹖地上再沒有人像他那樣完全、正直、敬畏上帝、遠離惡事。」(伯一:8)顯然可見,無論是什麼宗教信仰,都會有上帝看為好人在其中,是上帝所喜悅的,但這並不是說不用信靠耶穌就可以得救。上帝悅納哥尼流的禱告和善行,也指示他要將彼得找來傳講福音,可見接受基督福音是必需的。

彼得說:「我真的看出上帝是不偏待人的。」因為人的心思、眼光極其有限、偏頗,受這世界價值觀的影響,看重外表、家世、地位、職業之外在的條件,使我們沒辦法真正公平的彼此相待。雅各說在教會曾經發生:「2若有一個人戴著金戒指,穿著華麗的衣服,進入你們的會堂,又有一個窮人穿著骯髒的衣服也進去,3而你們只看重那穿華麗衣服的人,說:『請坐在這裏』,又對那窮人說:『你站在那裏』,或『坐在我腳凳旁』;」(二:2-3)

三、誰能阻止呢?

彼得來到該撒利亞、百夫長哥尼流家中,正在講述耶穌基督:「43眾先知也為這人作見證:凡信他的人,必藉著他的名得蒙赦罪。44彼得還在說這些話的時候,聖靈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45那些奉割禮的信徒和彼得同來,見聖靈的恩賜也澆在外邦人身上,就都驚奇;46因聽見他們說方言,稱讚上帝為大。於是彼得回答:47『這些人既受了聖靈,跟我們一樣,誰能阻止用水給他們施洗呢?』因為上帝愛所有人,聖靈的工作在進行,所以不管他的職業、種族、身分,或是曾經有過任何的所作所為,誰能阻止他領受救恩呢?

彼得自己曾是「阻止者」之一,上帝一步步地慢慢改變他。彼得住在皮革匠的家就是一項挑戰,因為猶太傳統觀念中,看待這些每天要接觸動物屍體的皮革匠是不潔淨的,需要有七天的禮儀後才算潔淨。彼得願意去住他家,表示心中已經開始思考傳統觀念中「潔淨」的問題。

當他在屋頂上看見異象,有聲音告訴他:「上帝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污俗的。」(十:15)馬上有三個外國人來找他,彼得就邀他們留下,一同吃飯,住宿一晚隔天再出發,顯然他已經接受這些外邦人,可以與他們吃喝同住。所以在面對那些和他同來、奉割禮的信徒時,彼得有感而發:「這些人既受了聖靈,跟我們一樣,誰能阻止用水給他們施洗呢?」其實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功課,對彼得來說這個隔閡並未完全消失,他雖然願意跟外邦人一同坐席吃飯,卻仍然害怕被別人看到(加二:11-14),被保羅指正後才真正進一步突破。

求主幫助我們反省,是不是有哪種人是我們絕對沒辦法接受的?如果上帝要我傳福音給曾經瞧不起的人,就要先求上帝幫助我改變觀念、改變態度。

【祈禱】

親愛的主耶穌,謝謝祢愛我、改變我的生命與生活。在我們身旁還有很多人不認識祢,需要祢的福音來幫助他們。可是,求主原諒,基督徒心裏有時還會隱藏著一些沒有表達出來、對別人的歧視,有瞧不起人的驕傲。求主幫助我們,能夠像彼得一樣被祢改變,用尊重的態度來接納所有的人,才能將耶穌的愛傳給更多人。禱告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思想與分享】

  1. 在我身旁是否有類似這三位百夫長的故事?不是基督徒,卻是對耶穌有信心、想要追求生命真理的人?
  2. 是否有何觀念或界線,使我注意自己不要成為別人聽信福音的「阻止者」?
分享此文 ➤

瀏覽次數: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