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都不能少
一個都不能少
主講人 / 作者:
許承道牧師
佈道日期:
2020-03-15
馬太十八10-14
《一個都不能少》是一部1999年上映的劇情片,由張藝謀導演,改編自施祥生的小說《天上有個太陽》,故事的主題圍繞在農村、貧窮、文盲。一名十三歲女生魏敏芝,被任命到中國大陸河北山區一間偏遠學校去做代課老師。前任老師臨走時,吩咐魏敏芝不要失去任何一個學生,希望這些學生「一個也不能少」。但是其中一個男生張慧科,因為家境貧困而輟學,到大城市尋找工作,所以魏敏芝便到城市裏去找他。在那個時代,偏鄉的「希望工程」再次被重視。
一、「一個都不能少」
有一天門徒問說:「天國裏誰是最大的?」 主耶穌似乎回非所問地強調(太十八2-9):要自己謙卑、要彼此接納、不可絆倒(誤導、霸凌、輕視)別人。耶穌繼續以「好牧人與迷羊」的比喻,闡明祂將上帝對每個「小子」的關懷,擔在自己的肩上,提醒們徒不可輕看其中任何一個。
「10你們要小心,不可輕看這些小子中的一個;我告訴你們,他們的天使在天上,常見我天父的面。12一個人若有一百隻羊,其中一隻走迷了路,你們的意見如何?他豈不留下這九十九隻在山上,去找那隻迷路的羊嗎?13若是找到了,我實在告訴你們,他為這一隻羊歡喜,比為那沒有迷路的九十九隻歡喜還大呢!14你們在天上的父也是這樣,不願意失去這些小子中的一個。」
猶太人的傳統信仰認為,每一個人都有至少一位天使在保護、服侍他。使徒行傳記載彼得被天使釋放離開監牢時,「12就到那稱為馬可的約翰的母親馬利亞家去,在那裏已有好些人聚集禱告。」眾人聽使女的回報、未開門之前,「15他們對她說:『你瘋了!』使女堅持真有其事。他們說:『那是他的天使。』」(徒十二6-15)
聖經說:「14眾天使不都是事奉的靈,奉差遣為那將要承受救恩的人服務的嗎?」(來一14) 清楚指出基督徒是有天使暗中保護和服事的,因為每個人、甚至人世間輕視為「小子」的,對天父上帝來說都一樣重要。在「兒童主日」的今天,我們祈禱盼望:在士林長老教會出入的每一位大小朋友,縱使只能夠來一次,都經歷到天父上帝藉著教會的服侍,所賜予的愛、恩典、眷顧,而且是「一個都不能少」。
二、「被上帝找到的人」
教會是甚麼?教會是領受天父恩典、經歷上帝同在、生命得著真理、恩賜得到成全、愛在關係中彰顯的地方。如果以有機體來說,教會就像:
- 家庭,讓人得著安慰鼓勵、包容接納,生命得到一般性成長;
- 學校,使人有機會接受系統化教育,生命得到有效性的成長;
- 醫院,帶給人醫治復建、安慰痊癒;
- 軍隊,幫助信徒認清世局與敵人,並且得到制敵機先的裝備,「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摔跤),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弗六12)
在這些情境中,我們不能單兵作戰,反倒需要發揮群體的陪伴,才能讓人得著成長健壯。尤其教會是家庭與學校,這是養育而非教育,這款養育是需要大量時間的陪伴餵養。
在發揮教會功能的面向中,生命關懷是最重要的功課。主耶穌用「尋回失羊、與鄰歡慶」的比喻告訴我們,在天上的歡喜乃是尋得迷羊、並且「歡歡喜喜地把羊扛在肩上」,帶回家來。那種歡喜、甘甜的服侍,乃是全方位關懷的結果。路加福音更生動地記載耶穌如此說:「5找到了,他就歡歡喜喜地把羊扛在肩上。 6他回到家裏,請朋友和鄰舍來,對他們說:『你們和我一同歡喜吧,我失去的羊已經找到了!』」(路十五3-7)
三、去找「上帝要找的人」
21世紀的「教會」必須需滿足三度空間的球體關懷:
- x軸──個人的關懷:教導、成長(從一個人的救贖、到成全)
- y軸──普世的關懷:宣教、服務(從一個人、到全世界的人)
- z軸──傳承的關懷:培育、典範(從這個世代、到下個世代)
在x軸橫向關懷(個人從得救到得勝),必須有課程裝備與實際操作,有團契、小組,有牧區的牧養陪伴,使信徒到門徒的生命都能經歷得勝的生活。「19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20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導他們遵守。看哪,我天天與你們同在,直到世代的終結。」(太廿八)
在y軸直向關懷(從本地到普世地極),踏出信仰生活的舒適圈,在社區、職場,甚至跨文化禾場,去分享基督福音:「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一:8)「…他們的聲音傳遍全地;他們的言語傳到地極。」羅(十:18)
在z軸縱向關懷(從這代傳承到萬代),培育健康、剛強的下一代,落實服侍、轉化社群,朝異象邁進。保羅對提摩太說:「1我兒啊,你要在基督耶穌的恩典上剛強起來。2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導的,也要交託給那忠心而又能教導別人的人。」(提後二1-2)
四、一個都不會少
「三度空間球體關懷」的基本,就是「善用主日禮拜後請安、代禱的『五個牧區』」;配合依年齡群體來牧養、關懷、培育的系統,形成慈繩愛索的關懷交織網絡。
- 兒少親子牧區:嬰幼兒親子、國小生、學童與父母
- 學青社青牧區:國中、高中、大學、研究所學生,社青
- 家庭中壯牧區:孩子上國中、40-65歲的群體
- 松年長青牧區:60歲以上
馬太強調「不可輕看這些小子中的一個;…你們在天上的父也是這樣,不願意失去這些小子中的一個。」(太十八:10、14)路加則加上「他回到家裏,請朋友和鄰舍來,對他們說:『你們和我一同歡喜吧,…』」(路十五:6)尋得迷羊不僅讓天上歡喜,還要邀請朋友、鄰居一起分享生命回家的喜悅,讓「關懷」成為擴展性、延續性,造就栽培的「運動(事工)」,這是全方位關懷--邀請其他群體一起同工,一起分享經驗。
「被上帝找到的人」去找「上帝要找的人」: 1.從「未信的人」,經歷上帝的愛(被找到、摸著);2.遇到軟弱、挫敗、沮喪時,上帝要再次找著我們,從「父與子」的關係,成為「夥伴」關係,邀請我們參與在「找人」的宣教運動中。
【祈禱】
親愛的主耶穌,感謝祢到人世間來找到我們,成為我們「至好朋友」,並且為人類付出生命、完成救贖恩典,使我們在祢裏面、與主連結,成為新造的人,成為祢的夥伴,而且「一個都不會少」。
謝謝天父的愛心、耐心,繼續等待、尋找,使我們能夠成為主的同工,使我們的行事為人都能夠在天父預備好要我們做的善行中,與主一起去找天父要找的人。奉靠主耶穌基督聖名祈禱,阿們。
【思想與分享】
- 在我的周圍是否有類似「小子」、被忽略、被霸凌、成為出氣筒、有特別需要的人?我如何多關注他/她?
- 感謝主為我們每一位都預備了保護、服侍的天使?我是否也能成為別人的天使?
瀏覽次數: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