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可能”的禱告-上帝的朋友亞伯拉罕
“不可能”的禱告-上帝的朋友亞伯拉罕
主講人 / 作者:
林方榮牧師
佈道日期:
2012-08-26
"不可能"的禱告——上帝的朋友亞伯拉罕
引言:
作為一個人的亞伯拉罕,怎麼作出了人間不可能的禱告:即向上帝討價還價地為兩座城來求情。50個義人可以嗎?不然45,40,他竟然再大膽一點,從減5個一跳跳到10個,那30如何,20怎麼樣,好吧,就10個!真的不可思議。人間竟有如此的代求。
在聖經中有那一個人的禱告像亞伯拉罕那樣的禱告?沒有,甚至在歷世歷代裡也沒有出現類似的代求。在聖經裡,也有一些非常特別的禱告,就如約書亞祈求太陽不下山,它竟然停留不動,又有以利亞禱告三年零六個月不下雨,雨就不降下;這些的禱告非常獨特,但都是一種下對上的仰望。有如僕人對主人的祈求,它卻不是亞伯拉罕與上帝那種朋友間的對談。然而,身為人的亞伯拉罕怎麼能以朋友的身份對上帝如此說話呢?這似乎是不可能的事,因此我將亞伯拉罕這樣的代求視為"不可能的禱告!
想到朋友間的禱告,就讓我想起“禱告的手”這樣的一個感人故事。京斯坦為了杜雷爾,甘願放棄他個人學習藝術的機會,而挑起養活杜雷爾的生活,以讓杜雷爾有機會畫畫。結果,杜雷爾終於學成歸來,但京斯坦的雙手因幹粗活而扭曲得不能再學畫畫。有一天,杜雷爾看見京斯坦在跪下禱告,他合起一雙扭曲了的手,一雙以愛心獻上給上帝的雙手,在那邊禱告。杜雷爾馬上將那象徵著禱告意義的一幕速寫成畫。自此以後,那幅象徵禱告意義的傑作,不斷提醒我們,禱告與友誼的結合。
朋友——貴在甚麼?豈不是知心麼!亞伯拉罕就是上帝知心的朋友。賽四十一8說,惟你以色列我的僕人、雅各我所揀選的、我朋友亞伯拉罕的後裔。上帝藉著以賽亞先知告訴我們,亞伯拉罕是他的朋友。還有雅各書說2:23也說亞伯拉罕也被稱為上帝的朋友。一般上,我們都曉得亞伯拉罕是因信被上帝稱義的。他相信上帝的話,且有完全的行為表達他的信,因此上帝就稱他為義人。但雅各還說他被稱為上帝的朋友。這比單單稱為義人更進一步。然而稱為上帝的朋友的這件事是指哪一件呢?許多人都以“獻以撒”這一事件作例子。但我想,應該是創18章才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而不是遲到創22章。亞伯拉罕在獻以撒之前已經是上帝的好朋友,以至於當上帝要他獻上自己獨生的兒子時,他二話不說的就去行,為甚麼?原因非常簡單,因為他相信這位最可靠的朋友呀!人生有這樣的知己,死而無憾!
A、上帝將亞伯拉罕視為朋友
請看18:17-21──在這段經文裡,我們看見上帝主動地將祂對所多瑪的計畫向亞伯拉罕顯明。其實,不只是17-21節,我們可以從18章的開始就能察覺及感受到上帝對亞伯拉罕的這份友情----這位特殊而親密的朋友。上帝主動賜福給亞伯拉罕,使他成為大國,藉著以撒這個後裔,將福氣賜給萬國。既是朋友,自己所作的事豈能隱瞞呢?因此上帝說,亞伯拉罕被視為先知(20:7),因此耶和華並不想向他隱瞞他的行動,原因有二,
1、因為亞伯拉罕被揀選成為大國,萬民要透過他才能得福 。意思是上帝的救恩要透過亞伯拉罕這樣的“信靠上帝”而將福音賜給萬民。而上帝要滅地上這兩座惡罪之城,豈能不讓這位是萬國得福之父知道呢!是的,亞伯拉罕因著神的應許,將來要成為萬國的祝福,請大家注意,不是一國而已,而是萬國。既然是萬國,那麼所多瑪如果發生什麼事,基本上亞伯拉罕是需要知道的。所以神預先通知他,事先向他交代。
2、聖經這裡說,上帝知道(God's knew)即認識他,也就是這裡所說的揀選他(chosen)表示上帝與他,他與上帝有一種個人的關係 。呂振忠的聖經譯本翻成,我和他知交,這個翻譯翻得好,上帝本身已經將亞伯拉罕視為知己,他肯定認識亞伯拉罕,但上帝卻告訴我們,亞伯拉罕也很曉得上帝的意思。因為知交就是彼此間的認識。上帝知道亞伯拉罕是一個願意遵守他道路的人。一個遵守主道的人,必蒙上帝的眷顧。19節的“眷顧”原來的意思有認識、照管之意;神必照管認識祂的人,以恩惠能力覆庇他。這樣的一個被上帝知道而又願意遵行他旨意的人,上帝要作的事豈能隱瞞他呢!
親愛的弟兄姊妹,上帝揀選亞伯拉罕並不是沒有原因:因為他信靠上帝,他願意遵守上帝的話,順服上帝的引導,也願意教導他的子孫要過公義正直的生活。但願我們能體會上帝對我們的揀選的這份心意。讓我們繼續往下看,亞伯拉罕是如何回應上帝。
B、亞伯拉罕以朋友的身份回應上帝
1、及時的回應
(16,22)──當上帝和他的使者離開亞伯拉罕之後,亞伯拉罕卻執意要送行。送行表示不舍之情;平常的朋友,通常只送到門口,只有交情深厚的朋友,才會繼續同行,再送一程;這說出亞伯拉罕與神有親密的友情。亞伯拉罕不只是要送行,也非常想知道上帝還想做些甚麼事!大家仔細看聖經的描述,(22)上帝的兩個使者離開亞伯拉罕之後,亞伯拉罕仍舊獨自“站在耶和華面前”,單獨留下來和神在一起。我個人對這段聖經的瞭解是,上帝特意的留著沒有去所多瑪,而20-21節的談話也不是對亞伯拉罕說的,是上帝與他的使者商量對話,然而,上帝有意讓亞伯拉罕知道談話的內容,他差遣使者走之後,其實下一刻,就是要亞伯拉罕發言。果然,亞伯拉罕作了一個及時的回應,藉著禱告,與上帝作了一個“不可能的代求”。
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有回應上帝嗎?很多時候上帝已經將他的心意,藉著聖經向我們顯明,就如18章的1-15,他來到我們那裡,將福氣賜給我們,且要求我們遵照他的旨意行,然後等待我們的回應。可惜的是,我們雖有開口,說的卻是,再見,不送了,請慢走!是乎很有禮貌,但是卻大大的忽視了我們與他之間的關係,我們只要上帝的福氣,不要上帝。聖經中有很多的應許是上帝已經明寫要祝福我們的,我們在禱告中也常常引用這些的應許向上帝祈求。然而過後我們就馬上將上帝送走。或者有好一點的,就像亞伯拉罕這樣的送行,但我們就是呆呆的站在那裡,不知道要向上帝說些甚麼?結果,我們與上帝相看無言,不久我們覺得沒趣,結果很快地我們也就結束與上帝的禱告。這是不是我們一路來的心態呢?願我們效法亞伯拉罕,常常渴慕招待上帝,及時回應他對我們的心意。
2、曉得上帝的心意
請看亞伯拉罕禱告,那是一種對待朋友之間的對談。裡頭雖然有尊卑之分,這也是亞伯拉罕的偉大的地方,他知道自己只不過是個塵土,所以禱告的態度是極其謙卑的。但他竟然敢用“朋友式”的對談與上帝交流!即是“商量式”的方式與上帝討價還價!然而,這種的討價還價總得有個底線,這也是朋友知己之間了不起的共識。我個人認為“不可能的禱告”之所以成為可能,最大原因在於禱告與友誼的結合。
當亞伯拉罕聽到神的計劃時,他透過他的謙卑及大膽的性格來向神祈求。原因大概有幾方面:一是他的侄兒羅得在那兒居住,二是這一群所多瑪人是他曾經救過的,三是他可能要求神以公義的判斷來審判這件事。因為在亞伯拉罕的心裡,義人與惡人,絕對不可以一起滅亡的。這是他能夠成為上帝知心的朋友的原因。因此他祈求的是公正的。
從亞伯拉罕回應上帝的觀點來說,亞伯拉罕改變了神的心意嗎?當然沒有。其實是神改變了亞伯拉罕的心意。亞伯拉罕知道神是公義的,並且要刑罰罪,但他有可能懷疑神的慈愛。他似乎想探測神的心意,要知道祂究竟有多少憐憫。他與神交談後,相信祂是慈愛公義的。所以我才說,怎麼可能有這樣的討價還價的禱告,怎麼可能單單停留在10個義人?原因是身為上帝的朋友亞伯拉罕,他明白上帝的心意,使不可能的事成為可能。是的,我們的禱告不會改變神的心意,但是可以幫助我們明白祂的心意,並改變我們的心意,以致我們也能像亞伯拉罕作出“不可能的禱告”。
C、我們當如何成為上帝的朋友
當然是藉著禱告。藉著禱告我們能與上帝進一步的溝通,而每次與上帝親密的交通之後,必會有一股依戀不捨的心情。上帝也會對我們推心置腹,將他心中所要行的事告訴我們,像亞伯拉罕一樣。
我們藉著禱告將我們所讀的聖經,所聽過的道,將之付諸行動,就像亞伯拉罕一樣。從禱告的關係中,我們領悟到我們有一位“特別”的上帝,竟然願意讓我們成為他的朋友,與他交談、分享。從禱告當中,我們驚訝,我們竟然可以成為上帝的知己,與他共商拯救計劃。我們是誰?竟然如此偉大!不,不是我們偉大,而是上帝偉大,因著他的偉大,我們成為偉大的人。禱告讓我們進入彼此的關係裡,這種關係打破了上帝與人、主人與僕人、天父與兒女的上下關係,禱告帶領我們進入更深的友誼關係,與上帝聊大事!
禱告讓我們了解上帝,禱告讓我們看到自己的渺小,像亞伯拉罕一樣承認自己只是“灰塵”而已!禱告讓我們看到別人的需要,像亞伯拉罕一樣,不只是想到他的侄兒羅得而已,而是這兩座城的人的性命。
最後,請大家看創十八33“耶和華與亞伯拉罕說完了話就走了;亞伯拉罕也回到自己的地方去了。”禱告不只是我們說話,也要聽神說話。一般上我們的禱告,都是我們單方面在說話,說完了話就起來走了;但是亞伯拉罕的禱告,讓我們看見,他是和神交通對話,並且是讓神說完了話,神走了他才走。願我們常常等候在上帝的面前。
瀏覽次數: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