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Pawson新約縱覽:馬可福音
David Pawson新約縱覽:馬可福音
作者:
林智遠牧師
張貼日期:
2009-06-07
福音書其實是劃時代的新聞報導,應該大聲播報它!
‧當一個名人過世後,世人通常先後做三件事:
1. 首先,報導那位名人做過哪些事;
2. 其次,編輯他的言論;
3. 最後,探討他的內心世界。
‧ 「新約的內容幾乎都是先講然後才把它寫下來,所以內容才會如此生動;其中有一些內容文法不太對勁,那是因為它是演講記錄,而不是文字作品,所以把它們朗讀出來會比較適合。我想,如果能夠把它們大聲地讀出來,那是很振奮人心的!」
馬可福音的主旨:報導耶穌做過哪些事!
‧在馬可福音,耶穌是個行動派。
‧馬太和路加,則對耶穌的言論比較感興趣。(太:講道;路:比喻)
‧至於約翰,則探討耶穌這個人,祂的內在。
四福音書報導耶穌的四個面貌
‧在馬太,耶穌是:猶太人的王。
‧在馬可,耶穌是:人的兒子。
‧在路加,耶穌是:世人的救主
‧在約翰,耶穌是:上帝的兒子。
耶穌有250個名字和頭銜!不可思議!
‧偶爾把耶穌的名字和頭銜全寫下來,是有益且敬虔的操練。
‧耶穌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馬可福音的作者是「馬可」。
‧ 本書雖然沒有說出作者是誰,但教會傳統一直以來認為作者是約翰馬可。他是巴拿巴的表弟(西四10),馬利亞的兒子(徒十二12)。
‧ 馬可曾參加巴拿巴和保羅的旅行傳道(徒十二25;十三5), 中途卻退出返回耶路撒冷(徒十三13)。這事引起保羅的不滿,於是在第二次傳道旅程開始時反對他同行,結果保羅與巴拿巴意見不合而分道揚鑣。(參徒十五37-38)。不過,多年後,馬可再度與保羅同工(提後四11:門24)。
‧他亦與彼得同工,與他建立密切的關係;彼得稱他為兒子(彼前五13)。因此,馬可寫本書的主要資料極有可能來自彼得;也因此,這本福音書常被稱為「彼得福音」。
‧馬可是初代教會四大基督徒的助手:
1. 巴拿巴(徒十二25;徒十三5;徒十五39)
2. 保羅(徒十三5;提後四11;門24)
3. 彼得(彼前五13)
4. 路加(西四14;門24)。
上帝國的事總是令人詫異!
‧ 馬可很可能是彼得的口譯員,彼得講道,馬可將之譯出。初代教會請馬可將彼得談論耶穌的事化為文字,就成了今日的馬可福音;然而它不時被人稱為「彼得福音」。「馬可或彼得或許從來沒有想到,他所寫的福音書竟會流傳二千年,至今仍為世人所研讀!」
‧「上帝國的事總是令人詫異,事發當時任誰也不明白,但是一切都在上帝的計劃中,而且影響至深至遠!」
彼得是個行動派!
‧ 他的性情衝動,只有他想走在水面,別人都沒有這樣做(太十四28-29)。
‧ 當約翰說,是耶穌在岸上,只有彼得跳下水(約廿一7)。
‧ 耶穌復活以後,彼得未等候耶穌,就急著去捕魚(約廿一3)。
‧ 馬可福音明顯有彼得這種「性情衝動」的味道;「隨即」、「立刻」在全書共出現了41次!使得它讀起來最生動逼真,朗讀起來最振奮人心。
‧ 馬可福音少有耶穌的長篇講道,只有一連串的行動,一件接著一件。
馬可福音著重彼得的弱點
‧ 馬可福音著重彼得的弱點,而不是他的優點。彼得不怕別人知道他的弱點。
‧ 例,耶穌責備彼得:「撒但,退我後邊去吧!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可八33)。卻找不到「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太十六18)。
‧ 例,馬可福音記載彼得三次不認主,卻沒有記載他重拾信心。在約翰福音,耶穌三次問彼得:「你愛我嗎?」(約廿一15, 16, 17)。然而,馬可只記載彼得不認主。
彼得對耶穌所行的神蹟很感興趣
‧ 馬可福音記載耶穌所行的神蹟(有18件),比馬太、路加、約翰都還多。
‧ 他關心耶穌的作為,而不是祂的言論。馬可福音較少記載耶穌所講的比喻(只有4則),馬太有18則,路加有19則。
‧ 彼得對耶穌的出生可以說是「一無所知」。(?)
馬可福音編寫的非常巧妙
‧ 馬可這本福音書實在編寫得非常巧妙,他收集了許多的素材,然後把它們放進一個架構裡;馬太和路加也延用這個架構。
‧ 看David Pawson牧師所繪製的對照圖表(在DVD影像中)。
‧ 馬可福音記載的資料,在馬太和路加都有,都加以採用!(重要概念!)
請看那張以「黑門山」為分水嶺的圖(前:兩年半。後:六個月)
「你們說我是誰?」你說耶穌是誰?
‧ 馬可福音第十章。
‧ 「該撒利亞腓立比」,約旦河的發源地。在這個地方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竟然完全改變了耶穌服事的方向!
‧ 那地方是個異教、邪教的崇拜中心,幾千年來都是如此。
‧ 黑門山凹洞裡的二個特別的「偶像」:
1. 希臘的「潘神」的像-是神祇,卻以凡人的樣貌出現。
2. 羅馬皇帝「該撒」的像-是人,卻被稱為神。
‧ 有一天,耶穌帶著祂的門徒來到這個地方,問門徒說:「人說我是誰?」(可八27)
‧ 現在你知道為什麼是在這裡了嗎?
‧ 耶穌站在這裡,背對著那二尊偶像,面向門徒,問說:「那麼我是誰?我的位置在哪裡?」
‧ 他們說:「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先知裏的一位。」又問他們說:「你們說我是誰?」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可八28-29)
‧ 耶穌等這個答案,等了二年半。彼得是第一個這麼說的男人;第一個這麼說的女人是誰?馬大(約十一27)。
‧ 從此以後,耶穌說祂可以開始去完成二件事件:
1. 祂要建立祂的教會(在此之前,祂從未提過「教會」,因為在人還不認識耶穌之前,祂不能建立教會;教會是要建立在認識耶穌的人身上!這樣教會才能建立!)。
2. 死在十字架上
‧ 黑門山腳下,就是耶穌服事方向的分水嶺!
‧ 請問:你說耶穌是誰?
結論(馬可福音的重要性)
‧ 馬可福音的重要性:
1. 它讓我們對基督的位格有清楚的認識。(黑門山腳下的「大認信」!)
2. 強調基督的死。(整個敘述篇幅如特快車駛進停靠站,愈來愈慢!最後停在終點「十字架」之前;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完成祂的工作!)
3. 強調耶穌受死的人性層面和神性層面:
a. 人性層面:耶穌被控褻瀆,因祂說自己是神。耶穌被控叛國,因祂說自己是猶太人的王。(全是被人陷害的!毫無公義可言!)
b. 神性層面:耶穌一開始就知道祂需犧牲自己,來救贖世人;祂必須死在十字架;上帝定意如此!
4. 通篇都提到兩個字(挑戰讀者:面對超自然的事,你的反應是什麼?)
a. 「懼怕」:你害怕嗎?
b. 「信心」:你相信嗎?
c. 這一切只為帶出一個重點:「不要怕,只要信!」
5. 馬可福音的結局很特別:
a. 原結局:「因為他們害怕…」(可十六8)
b. 三種可能:
c. 初代教會有人為之加上可十六8之後的結局。(實情?待我們到了天上,再問主耶穌!)
瀏覽次數: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