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合作
分工合作
主講人 / 作者:
許承道牧師
佈道日期:
2015-07-26
分工合作
尼希米記三:1-5 <尼二:18>
建堂建人需要有工人,才可以建造,上帝會找什麼樣的人來參與建造?有位牧者說:「人重視工作,可是上帝看重工人。」一個在意工作,一個在意工人;一個看重表現(Performance),一個在意人格(Personality)。上帝揀選尼希米去重建耶路撒冷城牆,因為他「1.聰明忠誠關心故鄉、2.禁食祈禱委身投入、3.更新突破事奉領域」。
尼希米以四個月的時間禱告預備,並且做好行動前的準備,「預備,是為讓主用;有預備,才能在上帝的時刻行祂的旨意」。他以自己的經歷見證來鼓勵百姓:「我告訴他們我上帝施恩的手怎樣幫助我,以及王向我所說的話。他們就說:『我們起來建造吧!』於是他們使自己的手堅強,做這美好的工作。」(二:12)
一、領袖的榜樣與試探
今天看尼希米記第三章,告訴我們團隊分工合作的重要。團體和團隊不一樣,專家告訴我們,團隊通常需要四個要素(four factor):第一個是要有自我醒悟(Awareness),知道團隊的缺點在哪裡;發現缺點以後就要加以培訓(Training),讓大家可以處理這個缺點;結訓成功以後,這個團隊就會成為一個平衡(Balance)的團隊,它對於完成事情的目標跟團隊成員彼此之間的關係是一個平衡的關係;如果到達這個理想以後,團隊就會產生新的協力(Synergy),也就是一加一等於三,團隊會產生力量加成的作用,這樣的循環若能持續,就會是一個好的團隊。
首先被提出來的人是以利亞實,他是大祭司,是宗教領袖,開始帶頭負責蓋羊門。「那時, 以利亞實 大祭司和他的弟兄眾祭司起來建立 羊門 ,將門分別為聖,安立門扇,直到 哈米亞樓 。他們又將它分別為聖,直到 哈楠業樓 。 」(尼三:1)管理者和敬拜者一起帶領百姓們,使得他們就可以很快建造完成。耶穌基督也是這樣告訴門徒:「我給你們作了榜樣,叫你們照著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約十三:15)彼得也告訴長老們:「也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彼前五:3)
可是以利亞實晚節不保,後來他和敵人互通,「我來到耶路撒冷,就知道以利亞實為多比雅在神殿的院內預備屋子的那件惡事。」(尼十三:7)把耶路撒冷神殿的院內屋子給敵人住,孩子還結為親家,建城牆他是第一個開始的,是帶頭的好示範,可是後來他卻做不好
面對試探的領袖,還有「 提哥亞 人;但是他們的貴族不用肩扛他們主人的工作。」(三:5)提哥亞是先知阿摩司出生的地方(司一:1)他們在城裏的領袖拒絕督工指定他們做的工作,可能是怕參巴拉報復,也有可能自視貴族而不願做粗工。這有點像耶穌指責的法利賽人:「他們把難挑的重擔捆起來,擱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個指頭也不肯動。」(太廿三:4)
二、緊密連接各按其職
尼希米記第三章很特別地重複記載:「在他旁邊(其次是)的是 耶利哥 人。在他旁邊建造的是 音利 的兒子 撒刻 。…」,就是指「修造下一段」是你,「再下一段」是他,一個接一個,一段接一段,其中不能留下空檔;城牆要接得很好、要緊密的連接非常重要。也許我們都有個人的偏好,不喜歡與某些人配搭相聯,但上帝往往把你所不喜歡的人安排在你旁邊來與你配搭,好使你的生命性格因此而被重建、再造。
「在他旁邊修造的是 哈海雅 的兒子 烏薛 銀匠。在他旁邊修造的是做香料的 哈拿尼雅 。他們修復 耶路撒冷 ,直到 寬牆 。在他們旁邊修造的是管理 耶路撒冷 城區的一半、 戶珥 的兒子 利法雅 。 」(三:8-9)在這裡我們看到參予建造城牆的人,有各種不同的背景與職業,而他們卻沒有任何的難處,都同心合意的工作,他們建造時的態度與情景也記錄下來:「這樣,我們修造城牆,整個城牆就連接起來,到一半高,因為百姓一心做工。」(四:6)這是一幅有關建造的美麗圖畫,保羅說教會應當如此:「靠著他(耶穌基督)全身都連接得緊湊,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使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弗四:16)使我們連結緊湊的就是愛、是基督的愛。
「城牆把不必要的隔阻出去,而城門乃是讓有需要的進來,進到上帝的見證中。」若非緊密連結的愛,無法建造出有區隔、卻又寬容接納的城牆與城門。
三、獻上所有再走一里
在建城牆的同時,尼希米看到房屋家室建造的重要:「在他們旁邊的是 哈路抹 的兒子 耶大雅 在自己房屋的對面修造。…接續他的是 便雅憫 與 哈述 在自己房屋的對面修造。接續他的是 亞難尼 的孫子, 瑪西雅 的兒子 亞撒利雅 在自己房屋的旁邊修造。…從 馬門 往上,祭司各在自己房屋的對面修造。接續他的是 音麥 的兒子 撒督 在自己房屋的對面修造。…接續他的是 比利迦 的兒子 米書蘭 在自己房屋的對面修造。」(三:10、23、28-30)
建造教會要從家開始,基督徒的信仰生活是以家庭為中心,家庭的祭壇根基若穩固,教會的根基就會穩固。尼希米認為我們應該先把家庭管理好,家裡面每個人的信仰生命很好的話,每一家都會是個見證,每一家都可以向周圍的人傳福音,「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怎能照管上帝的教會呢?」(提前三:5)
在此有一與人不同的「房屋」出現,其他的「房屋」是tyb(bayith),中文就是房屋(house);但是「 米書蘭 在自己房屋的對面修造」,此房屋hkXn(nishkah),有中文翻譯為房間(room)或廂房。別人都有房屋,米書蘭只有一個廂房,可是他就從自己廂房的對面開始修造。他住小房間,有錢應該先蓋自己的,跟大家一樣住房屋,但他覺得住小廂房沒關係,因為蓋城牆比較重要,其奉獻心志讓人敬佩。
第三章讀到後面,讓我們看到之所以能夠在52天完成修建城牆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為有人願意多走一里路;第一里路是律法、是責任,第二里路是出自愛、是為上帝,「接續他的是 提哥亞 人又修造一段,對著那凸出來的大城樓,直到 俄斐勒 的城牆。」(三:27)還有「烏利亞的兒子米利末,」(三:21)「 示利米雅 的兒子 哈拿尼雅 和 薩拉 的第六個兒子 哈嫩 修造下一段。接續他的是 比利迦 的兒子 米書蘭 在自己房屋的對面修造。」(三:30) 提哥亞人更值得我們敬佩,雖然他們的領袖拒絕幫忙,但是他們不只把自己的責任區完成,還分擔群體的缺口,讓城牆的聖工完整建造。這是保羅說的:「我可以證明,他們是按著能力,而且超過了能力來捐助,」(林後八:3)
思考與分享:
- 在教會服事、生活態度,或生命方向,我是否有哪一項可以成為後續者(或晚輩)學習的榜樣?請分享
- 服事過程是否有團隊同工、栽培後進,彼此享受成長的喜樂?或是偶爾會有倦怠孤獨之感?如何處理?
- 我願意為主耶穌基督多走一里路?在目前的生命情境、服事的領域,甚麼是我的本份、甚麼是多出來的一里路?
瀏覽次數: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