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上帝的同工

我們都是上帝的同工

主講人 / 作者: 
吳文雄牧師
佈道日期: 
2011-02-13

我們都是上帝的同工

聖經:哥林多前書三章1--9節

哥林多位於雅典的西方,連接希臘半島的狹窄陸地上,位處於海路交通要道上。哥林多古城很早就存在,古希臘詩人,【木馬屠城記】的作者荷馬稱之為「富有的哥林多」。哥林多城的文化具有典型希臘文化的特徵,醉心希臘哲學,對智慧極為推崇。在道德上,哥林多城是充滿淫亂放蕩的,當時希臘文中「哥林多人」有「放蕩之人」的意思。保羅針對此問題在哥多前書5-7章也有很多的勸導。

哥林多教會具有各樣的恩賜,保羅在前書一開始即指出哥林多教會「沒有缺少任何一樣恩賜。」(1:7)然而卻因為靈性仍然幼稚,內部充滿紛爭,以致問題叢生。所以保羅以耶穌基督的名規勸他們要「說一樣的話」,就是要「同心合意」。又說「不可分黨」,意思是哥林多教會中間不可繼續再存有分黨的事,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林前一10)

《壹》基督是分開的嗎?

    我常常被問到的問題:「為什麼基督教有那麼多的教派?教會為什麼會分裂?」基督教有所謂的長老會、浸信會、路德會、聖公會、衛理公會…等等。據估計早在第四世紀初羅馬皇帝康斯坦丁之前即已有80幾個分派。

宗教上的分派也不是惟獨基督教會才有,如:佛教按歷史時期劃分可分為原始佛教,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而漢傳佛教的宗派即有10大派別,我們比較熟悉的有:天台宗(法華宗)、淨土宗禪宗華嚴宗密宗…等等。現在證嚴法師的慈濟功德會也正式稱為慈濟宗。若再加上藏傳佛教的派別,那就更多了。回教方面,穆罕默德即預言回教將分為七十三派。台灣的一貫道就分為十二組,十二支派,另有三個分離派,目前有多少的派別我們實無從得知。

    教派之所以分立大約有幾個原因:1.教理解釋的爭論、基督徒生活的的世俗化、教制組織與聖禮的形式化,這些都造成分派。2.對聖經、教理不同的釋解。3.當福音傳到不同的民族與文化中就有了文化背景的差距。

從信仰的歷程來看,一個人起初成為信徒只能教導最基本的、淺顯的道理。然而已經接受基督為救主之後,就應當追求真理,培養信心,努力追求屬靈的成長。哥林多教會在保羅設立後,又經亞波羅、彼得牧養過,然而,信徒卻受到希臘哲學的影響,過分注意知識而忽略生命,仍照著人的標準生活。因此,保羅直指他們當中有嫉妒、有紛爭,分門結黨,把教會搞得四分五裂。

顯然哥林多教會是以自己喜歡的傳道人為分類的標準,分為幾個團體,甚至有人自稱是屬基督的,或許是出於不滿教會分黨的狀況,要顯出自己不屬於任何一派,因此提出我們是屬「基督」的,卻不知因此又增加了一個黨派。

    保羅規勸他們:「弟兄姊妹們,我奉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大家,說話要一致,不可分裂,要團結,有一致的想法,有共同的目標。」(林前一10)因此,他質疑:「基督是分開的嗎?保羅為你們釘了十字架嗎?你們是奉保羅的名受了洗嗎?」(林前一13)保羅的問題是「基督仍然處於被分開的狀況中嗎?」既然大家都奉「父、子、聖靈」的名受洗,又為何分派結黨呢?保羅強調他只傳耶穌基督,「除了耶穌基督和他死在十字架上的事以外,甚麼都不提。」又說:「使你們的信仰不根據人的智慧,而是以上帝的大能為基礎。」(林前二2)既然基督才是大家的元首,傳道人都不應該是基督徒敬拜與認同的對象,就沒有因為喜歡那個傳道人而分門別類的道理。「就如身子是一個,卻有許多肢體;而且肢體雖多,仍是一個身子;基督也是這樣。」(林前十二12)「身體只有一個,聖靈只有一個,正如你們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貫乎眾人之中,也住在眾人之內。」(弗四4-6)

《貳》「合一」是現代教會的主題

從第一世紀哥林多教會的紛爭到後來教會的分派,以致到了16世紀宗教改革,從羅馬教皇的權威下解放,因為對聖經與教會組織、制度的不同見解,產生更多不同的宗派。

    到了19世紀的學生與平信徒運動再一次的喚起大家對「教會在基督裡是一體的」的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1948年終於在荷蘭阿姆斯特丹成立普世教會協會(WCC),目標在追求普世教會的合一。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1952年成立後即加入WCC,也參與1954年第二屆在美國伊凡斯敦Evanston舉行的大會,主題是:「基督是世界的希望」,六個議題的第一個即是「我們在基督裡的一體性與教會的分派」Our oneness in Christ and our disunity as churches。1961年第三屆在印度的新德里舉行,這一屆東正教會也加入成為會員,主題是:「耶穌基督是世界的光」Jesus Christ - the Light of the World,三個議題分別為:見證、服務與合一,並且發表「新德里合一宣言」New Delhi Statement on Unity。

    最近的一次是2006年在巴西的Porto Alegre的第9次會議。對於合一的核心信念,大會接受了一份新的文件:「呼召成為一個教會」Called to be the One Church,副題是:給眾教會的邀請,要更新尋求合一的委身與深化彼此的對話An invitation to the churches to renew their commitment to the search for unity and to deepen their dialogue。

    信仰上,上帝愛世人,基督降生為人,且為人類的罪犧牲,達成與神的和解,人類更應該彼此相愛,互助合作與合一來榮耀上帝。以弗所書二章說:「基督親自把和平賜給我們;他使猶太人和外邦人合而為一,以自己的身體推倒那使他們互相敵對、使他們分裂的牆。他廢除了猶太法律的誡命規條,為要使兩種人藉著他的生命成為一種新人,得以和平相處。…基督來的目的是要傳和平的福音給所有的人,包括你們這些從前遠離上帝的外邦人和接近上帝的猶太人。藉著基督,不管是猶太人或是外邦人,我們都能夠在同一位聖靈裏來到天父面前。」(弗二14-18)約翰福音十七章耶穌為世人合一祈禱:「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正如你父在我裏面,我在你裏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裏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你所賜給我的榮耀,我已賜給他們,使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合而為一。我在他們裏面,你在我裏面,使他們完完全全地合而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來,也知道你愛他們如同愛我一樣。」(約十七21-23)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2010-2011年度的主題《促進多元共榮、落實上帝公義》,即是強調我們當盡力善用上帝給予台灣人多元社會之優勢,鼓勵教會發展創意多樣活潑的禮拜方式與宣教方案。尤其近數十年來,宣教的觀念已經從「我向你宣教」的單向關係轉向雙向的「夥伴宣教」Partnership in Mission的觀念,宣教不是單向的,而是可以相互學習,共同受益的。這幾年台灣都市教會開放提供給移居都市的原住民教會聚會已不是新聞,去年八月台南新興教會更以舊禮拜堂無償給魯凱中會的南凱教會使用,促成夥伴教會之間的宣教合作關係。

《參》上帝同工應有的特質: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保羅說:「我們是上帝的同工;你們是上帝的園地。你們也是上帝的建築物。」新眼光讀經課程的作者說:「我們是上帝的同工」,並非指人與上帝處於平等的地位;相反地,當人表明「我願與上帝同工」時,就是立定志向,願意接受「上帝是工頭,我是小工仔」的條件,以實現上帝旨意為目標來生活。在上帝的事工上,小工絕對要順服工頭的支配。無論是傳福音的、在台上講道的、唱詩的,或是在教會打掃、摺週報,都是做上帝的工;事工無分大小,每個人都要殷勤去做,不可怠惰。

保羅說:「我…沒有用甚麼華麗的詞藻或高深的學問對你們宣講上帝的奧祕。…除了耶穌基督和他死在十字架上的事以外,甚麼都不提。…我所講的道,所傳的福音,都不是用委婉動聽的智言,而是倚靠聖靈的大能來證實的,使你們的信仰不根據人的智慧,而是以上帝的大能為基礎。」(林前二1-5)

    從保羅的話可以清楚了解基督徒的得力不是根據人的智慧,乃是倚靠上帝的大能,就是在基督十字架上所顯現的。他不但這樣教導,他的一生也確實如此行,高舉耶穌基督的十字架,他說:「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神的大能。」(林前一18)因此他只專注基督,「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腓三8)新眼光的作者說的很好,上帝的同工就是要「以實現上帝旨意為目標來生活」,因此事無分大小,只有同一的目標,就是保羅的勸勉:「要有共同的目標,同樣的愛心,相同的情感,和一致的想法,好讓我充滿喜樂。不要自私自利,不要貪圖虛名,要彼此謙讓,看別人比自己高明。不要只顧自己,也要關心別人的利益。你們要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腓二2-4)。「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直接翻譯就是:「你們要存著這樣的意念,也是(存)在耶穌基督裡面的」。合一的關鍵就是以基督的態度與行動為效法的對象,換句話就是以基督(上帝)的眼光看事情,以基督謙卑順服的態度做事情。

    美國有一個運動叫WWJD,就是「What Will Jesus Do?」就是說不管你遇到什麼事情,你就先自問:「如果耶穌在我的情況,祂會怎麼做?」看看聖經中耶穌是否曾面對同樣的狀況,你認為耶穌會怎麼做,你就照著耶穌的做法去做。如果我們都能跟隨主的腳蹤行,以基督的心為心,以基督的意念為意念,以實踐上帝的旨意為目標來生活,做為行事的準則。

《結論》以上帝的格局做事

台南奇美實業許文龍先生的回憶錄「零與無限大」,給我很多的啟發,也很有趣。例如談到人生的失敗裡,其實都是轉機,都有很多經驗可以參考,他說:「跌倒的時候,不要馬上爬起來,先看看地上有沒有什麼寶貝可以撿。」。大家過去都知道他一週只有二個半天到公司,其他大部分時間都去釣魚,所以這本書一開始他先談他的釣魚哲學,他說:「要接受自然的偉大,人真的要謙卑。…在自然裡,思考會很超脫,層次也會比較高,不然每天就會停留在繁瑣小事,無法脫身。很多事退一步來看,就會覺得沒有爭執的必要了。」數學裡代表「無限大」的符號∞,以他的話說是「躺下來的8」,面對一件事情時他有一個習慣,「就是先去想像『如果把它放大以後,會變成怎麼樣?』然後用那個放大以後的結果,來思考現在的事情。」

用信仰的角度來看,對一個基督徒而言,我們要「用上帝的眼光」來看事情,「用上帝的格局」來面對事情。各位弟兄姐妹,我們都是上帝的同工,願我們繼續努力,合力來完成上帝的託付,使祂的園地更加豐盛,眾人更加享受祂豐富的恩典。 

分享此文 ➤

瀏覽次數: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