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主日學2021/09/12

兒童主日學2021/09/12

2021/09/12兒童主日學


親愛的孩子們,沒想到才恢復實體禮拜一週,我們又遇到了燦樹颱風來訪,再度回到線上聚會。但感謝上帝,透過颱風,有雨水滋潤土地,也讓我們在風雨裡仍有平安。

本週的詩歌,是最幽默的倫嫻老師,她邀請大家一起用天父花園來敬拜。雖然很多國小組的朋友,比較不習慣用動作來讚美,但倫嫻老師鼓勵每位孩子,都能願意用聲音來歌頌,讓上帝因著我們的詩歌,被頌讚、被感謝。而且詩歌題裡也精心設計了小題目喔!

在敬拜後,佳蓉老師開始分享當週的聖經信息。這一季,我們要從新約再回到舊約,來認識信心之父—亞伯拉罕。因此,佳蓉老師今天要說的,是亞伯蘭離開吾珥的故事,我們一起來學習亞伯蘭即時的順服。

亞伯拉罕的家族是住在幼發拉底河畔且有高度文明的城市吾珥。他拉帶著兒子亞伯蘭、羅得、撒萊等人出了吾珥,要往迦南地去。亞伯蘭家族遷徙到哈蘭(幼發拉底河上游)之後,就住在那裡,他的父親(他拉)死在哈蘭。

他拉過逝後,亞伯蘭夫婦和羅得仍然停留在哈蘭。一晚,萬籟俱寂,亞伯蘭耳邊忽然聽到耶和華的聲音:「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

亞伯蘭聽神呼召後,毫不猶豫、二話不說,立即收拾居哈蘭期間積蓄財物,帶領妻子撒萊和侄兒羅得,以及所有僕婢,向神指示的迦南地邁進。那時,亞伯蘭已75歲,要拋棄富裕安逸的生活,貿然去全然陌生的地方,實在是很困難的決定。但亞伯蘭充滿信心,知道他聽見的是神的呼召,因此不顧一切,完全順服遵行。神選召亞伯蘭離開本地、本族、父家。所以,亞伯蘭順服神離開哈蘭;這是踏出信心的第一步,也是他異鄉客生涯的開始。

亞伯蘭離鄉背井,帶領一家朝神指示路徑前行。上帝要亞伯蘭前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並承諾「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使亞伯蘭「成為大國」。亞伯蘭便到迦南的示劍,在摩利橡樹下安歇。神與他同行,一路保守,又向他顯現宣示:「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亞伯蘭聽見之後,連忙俯伏感謝上帝的恩典,在那裡為神建了一座壇。

接著,他們全家繼續前行,來到伯特利東邊山上,又在那裡支搭帳棚安頓。這座山的西邊鄰近伯特利,東邊接著是艾城。亞伯蘭又在那裡築一座壇,求告耶和華的名。稍事停頓續往南遷。亞伯蘭家族從吾珥向北越過2500公里的肥沃地帶,經過美索不達米亞、哈蘭,到達迦南地。亞伯蘭按照神的呼召就離開本地,因著對神堅決的信心,是使他蒙大福的泉源。「往前走」,重新開始過著跟從主的生活,雖然是未知的旅程,卻得著上帝的引導和賜福。

金句:「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箴言36


問題與任務

  1. 亞伯蘭後來被上帝改了名字,請問改成什麼呢?
  2. 亞伯蘭被上帝呼召的那年,他幾歲?
  3. 剛才的故事中,有一個地名和一個人名是相同的,是什麼呢?
  4. 詩歌時間中,倫嫻老師在第二段少唱了幾個歌詞,分別是:寶貝、在這花園裡、不讓你傷心、應許從不離開你;請用它們其中的三個,組成一句話吧!

聖經故事之後,介文老師要來分享宣教士的故事囉!這次要跟大家介紹,來自挪威的夫婦—徐賓諾與紀歐惠愛的超能力

徐賓諾(Bjarne Gislefoss)1923119日生於挪威一個人口稀少的小農村,家境貧困,他的父親只好離鄉背井,前往美國從事鐵路開築的工作,母親成為他成長過程最重要的人。他的母親是虔誠基督徒,所以他從小受到薰陶,對宣揚福音的工作有所嚮往。

1939年他的父親傳來意外身亡的惡耗,當時才16歲的徐賓諾為了減輕家中的經濟負擔,只好自食其力前往鄰鄉的農場工作,等家中經濟度過難關,他才進入路德會的教會學校就讀,並決定以宣教士作為未來的志向。1943年他進入奧斯陸的戴空曼學校學習護理,1948年畢業,到監獄去做護理服務的奉獻,1950年當他知道母親病危立刻趕回家想要好好照顧母親,沒想到母親告訴他:「你要堅定自己的心志盡心盡力去服事人,你要信靠神,神會將你安置在需要幫助人的地方!」

曾在監獄醫院裡工作,使他與犯人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聆聽他們許多不被人知的軟弱,因此,徐賓諾立志要當護理師,給予人們身體及心靈的治療與安慰:「護理師可以照顧傷患,而宣教師更可以治療傷患的心靈」。他懷抱著耶穌愛世人的信念,任憑上帝的差遣,要以醫療和傳福音服事有需要的人,於是他拜訪了在奧斯陸的挪威協力差會,並被派來台灣傳福音。他和幾位宣教士一同出發,經過三個月的行程最終抵達基隆,受盡暈船和嘔吐的折磨,形容憔悴的上了基隆碼頭,之後他被安排在馬偕醫院擔任護理和宣教工作。

他努力學習台語,同時認識了當時也在台灣宣教的孫理蓮牧師娘,經過她的介紹,1952年徐賓諾前往樂生療養院為痲瘋病患服務,同時他又前往台北監獄從事醫療服務,這時他發現監獄中有不少未成年的孩童沒有受到應有的照顧,他和孫理蓮就向世界展望會募款成立了「少年中途之家」,負起照顧出獄少年的責任。因為他的工作受到肯定,1954年他前往韓國主持一家孤兒院,安置韓戰之後的孤兒和流浪兒童。

1956年,孫理蓮和謝緯牧師在埔里創設了「基督教山地中心診所」(埔里基督教醫院),由於病患求助者越來越多,徐賓諾被電召回台協助,他一回到埔里就愛上原住民,他對原住民的民情、文化、語言都認真學習,之後又參與了孫理蓮設立的「芥菜種會山地育幼院」工作,1957年他們在埔里設立基督教「肺病療養院」、創設護理學校。

徐賓諾當時被邀請前往美國接受電視專訪介紹埔里基督教醫院的奉獻及需求,節目播出捐款陸續湧入,他再設立「埔里基督教醫院山地墓園」,幫助窮困病患處理後事,甚至自己幫死者淨身、穿壽衣、安葬。1960年謝緯將院長職務交與徐賓諾,這位院長毫無架子,親自動手清掃廁所、修理門窗、收集廢棄物,對病人也是和藹可親,會燒熱水幫病人洗澡,對員工更是照顧有加。

耶穌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住在我裡面的,我也住在他裡面,他就結出很多果子;因為離開了我,你們就不能作甚麼。」(約翰福音15:5)

徐賓諾帶著順服上帝及奉獻自己的心,他的足跡遍布肺病療養院、烏腳病療養院、育幼院……。上帝憐愛這位為他擺上的忠心僕人,垂聽眾人疼惜徐賓諾先生的禱告,讓他在心愛的台灣遇到一生的最愛——紀歐惠醫師,倆人共同的信仰、相同的心志,同心合一,為台灣原住民的福祉事工奠下基礎。

紀歐惠(Alfhild Jensen),挪威人。由年過六十歲的外祖父母帶大。深受外祖母及教會的影響,相信人們因耶穌得救,而得救是為了要去傳福音、服事人,所以他自小的志願是能成為一名醫師、護理師、教師或宣教師,這些工作能引領人們更接近上帝,親近耶穌。紀歐惠半工半讀,21歲高中畢業後,考上挪威最高學府—奧斯陸大學醫學系。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當戰爭結束後,醫學系畢業時已經31歲了。之後,紀歐惠到美國工作,並取得麻醉專科醫師資格。在一次機緣下,得知台灣需要一名麻醉科醫師,最好是位宣教師,他便投寄履歷資料給台灣的協力差會。沒多久就受聘來到台灣,進入屏東基督教醫院。

徐賓諾與紀歐惠,即使出生於不完滿及貧窮的家庭,因著母親及外祖母信仰的傳承,一路支持倆人自食其力、半工半讀成為護理師及醫師,達成海外傳福音的志願。雖然沒有親生的孩子,但是視他們為父母親、阿公阿嬤的埔里孩子,多如天上的星、海邊的沙;他們心疼徐賓諾與紀歐惠夫婦沒有永久居留權,即使已過80歲,還要依台灣的法令每年搭乘數十小時的飛機返回挪威,卻仍阻擋不了他們回台灣的決心;因此,埔里居民便發起了「永久居留權給阿公、阿嬤」的請願活動,兩週內共有十萬多人簽名,終於在半年內,協助他們依法取得台灣的永久居留權。

每個人都有上帝的形象及獨特的恩賜,徐賓諾、紀歐惠與埔里居民之間,因著對上帝、對人的愛,許多事工不僅超越了時空、親情、種族、血統及地域的限制,更具有美善且長遠的影響力;唯有與耶穌連結,人的恩賜才會因著愛,變成11>2的超能力!

願認識上帝、實踐耶穌的教導,使我們能出於真心地分享、幫助,並經歷、擁有從上帝而來的「愛的超能力」!
後記:紀歐惠於20101031日去世,在世92年。

耶穌說:「讓小孩到我這裏來,不要阻止他們,因為在神國的正是這樣的人。我實在告訴你們,凡要接受神國的,若不像小孩子,絕不能進去。」於是他抱著小孩子,給他們按手,為他們祝福。(馬可福音101416節)。

920日起,兒童主日學恢復實體的聚會,將不再同步轉播課程。期待在兒童主日學看到每一位可愛的孩子!我們約好了要在禮拜天見面喔

分享此文 ➤

瀏覽次數:703